袁譚將後方糧倉的部曲都抽調過去了,換成了一群傷兵,對於想要斷其糧道的王政而言,這自然是個好訊息。
同時也是一個壞訊息。
畢竟但凡不是白痴,便不可能不知糧倉對於一支軍隊的重要性,尤其是還是袁軍這樣孤軍深入,在外征戰的軍隊。
便是原本歷史上, 袁紹之所以輸掉了官渡之戰,關鍵也是因為許攸做了洩密的反骨仔。
因為那等兵力規模的大型戰場,兩軍正面的防禦戰線必然拉的很寬,交界處的哨騎戒備更不會少,若要派遣大股人馬繞道過境,根本很難不被察覺。
而若派出的部曲不夠, 又沒有成事的把握, 畢竟誰都知道糧道乃是重地, 必會派遣足夠兵馬鎮守。
正是許攸告訴了曹操烏巢“雖有士兵,卻無防備”這個重要資訊,甚至還將袁軍前方的防線漏洞告知,曹操才完成了一個本不可能出現的“輕兵急襲敵人後方烏巢”,完成了翻盤。
如今袁譚既然做出這樣的舉動,哪怕是因為糧倉安排在後方,且明面上沒有敵人的情況下,看上去極為穩妥,卻也算是犯了兵家大忌!
袁譚這般冒險的原因,要麼是因為奉高太難啃了,讓他迫不得已將這裡的兵力都要用上。
要麼...
便是奉高那邊的攻防戰已到了關鍵時刻,袁譚認為只需要再加一把勁,便可以攻陷奉高!
而對於昌豨到底還能支撐多久,王政其實也沒什麼底。
畢竟對方沒入系統啊。
所以在伍元稟報換防的乃是被重創的部曲、防備也比較鬆懈後,即便知道守將高覽乃是一員大將, 王政思忖一番後, 還是果斷地做出了立刻動手的決定。
或許這並不是最好的機會, 但若是錯過, 或許便再無機會了!
一旦袁譚搶在他焚燒糧道前入了奉高,占城據守...
他這點人馬拿什麼去奪回?
於是當時下午,大軍便從藏身的山谷中衝了出來。以急行軍的速度朝菟裘山迅速迫近。
夜半子時,三千天軍沿著最近的道路抵達了山腳之下.
到了這時,已經無需顧慮隱匿行蹤的問題,袁譚之前若不知曉,便是此時收到了風聲,也來不及了!
虧得夜色掩護,直到五里之遙,佈防在山腳的冀州官軍才發現了王政的動向,甚至起初他們還誤以為是又要來換防的友軍。
不過即便如此,倒也不敢大意,一邊明火警戒,一邊立刻便派人將訊息傳上山頂。
只是負責傳訊計程車卒,卻被埋伏的伍元帶人半途截殺了。
選擇夜襲便是王政考慮到白晝時山頂的守軍有著巨大的視野優勢,反而不會最先發覺,至於山腳或者山腰的袁軍想要從下向上報信的話,這一點他早有考慮,大軍出發之前,便讓伍元帶著一群天誅營的精銳, 隨著那位老者的帶領下, 從後山再度偷偷上山,潛伏到了營地周圍。
以有心算無心,加上高度的優勢,伍元自然比山腳處的袁軍更早發現天軍的迫近,看到有哨兵想要去給山頂的高覽等人傳遞訊息時,當即果斷出手。
兵貴神速,兩軍交戰時,資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能拖延一刻都是極其重要的。
另一邊。
發現山頂遲遲遲遲沒有反應,山腳的袁軍都伯感覺到有些不對,正在猶豫是再次派人通知,還是自家先撤回山頂匯合友軍時,天軍已經列陣完畢,隨著王政一聲令下,蹄聲如雷中,八百名鐵騎兵率先發起了衝鋒!
沒錯,如今的鐵騎兵人數已翻了一倍,而王政麾下的三階兵種總數更是突破了兩千!
這次隨他一同踏入泰山的,便有其中一半。
之前攻下邳,乃至千里奔襲追殺劉備時,連場的大戰和殺戮之下早已累積了海量的經驗值,原本王政是打算在關鍵時刻臨戰升級先斷關張任何一人的,最後因沒有機會便一直保留了沒用。
這次援救奉高,由於自家兵力實在不夠,王政思忖再三,便決定先將麾下部隊的戰力再度提升,個人戰力暫時擱置一旁,畢竟他如今既然能和張飛打成平手了,不說當世無敵(畢竟還有個呂布在),衝陣保命早已足夠。
何況北海這場滅國之戰打下來,新獲得的經驗必會不少,所以王政倒也沒有什麼捨不得的,所以如今系統面框上的最新資訊是這樣的。
王政:將軍(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