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罷朝一日,留在鍾粹宮陪著寧妃,待寧妃午休時,抽出時間翻閱文書。
瓦剌、韃靼、朵顏衛與明廷之間的東北混戰,終還是塵埃落定,完整而清晰的情報傳到了京師,並帶回來了燕王、寧王即將返京的訊息。
朱允炆拿著輿圖畫出線條,看著寧王、燕王的行軍路線與草原上的生死博弈,即驚訝於寧王善謀善戰,燕王膽略超群,也不由陣陣後怕,如此大的棋局,一旦某個環節被人看穿或失利,整個計劃都將功虧一簣,寧王與燕王很可能會折損無數,單人匹馬地逃回來。
好在,燕王威武,寧王威武,明軍威武!
兵部與五軍都督府達成了一致看法,那就是在未來兩年內,韃靼與瓦剌都不可能大規模進犯明朝邊境。
韃靼遭遇了損失,又有朵顏衛與明軍盯著,輕易不敢東進。而瓦剌將會陷入分裂,瓦拉王哈什哈死不死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瓦剌會死很多人。
鬱新在文書中為在大同的楊溥與胡濙請功,認為兩人的謀略與膽識,不應留在地方,應召還京師,委以重任。
朱允炆贊同鬱新的提議,楊溥的計謀與胡濙的行動,等同於給馬哈木送了一把刀,告訴他局勢就是這樣,不是你馬哈木要死,就是哈什哈要完,二選一,單選題,你看著辦。
相對於楊溥與胡濙而言,朱允炆知道的更多,這一場瓦剌內戰,將會奠定馬哈木的地位,並埋葬哈什哈這一代梟雄。
馬哈木活著是一件好事,這個人識時務,在自己弱小的時候,能隱忍,能當孫子,估計也會習慣當孫子的感覺。
等他幹掉哈什哈的時候,大明可以過去找找馬哈木,談談爺孫的身份與地位問題。到時候估計需要狠狠敲打敲打他,他才明白誰是爺,誰是孫。
在朱允炆看來,馬哈木並不是真正的敵人,馬哈木的兒子脫歡才是真正的敵人,這個恐怖的傢伙將會統一蒙古。
不過脫歡現在應該還在吃奶吧,想要威脅大明,至少也得等二十年。不過,二十年後的蒙古還輪得到他去統一嗎?
朱允炆正在沉思,韓夏雨靜悄悄走了過來。
她是一個很容易滿足的女孩子,昨日和朱文奎溜出去玩了半天,足夠她安穩兩個月了,或者說,她把錢花光了,沒兩個月的月
(本章未完,請翻頁)
錢,出去也買不了東西了……
“夏雨,不要打擾皇上。”
寧妃坐了起來,對韓夏雨輕聲說道。
韓夏雨看著姐姐,又回頭看了看朱允炆。朱允炆起身走了過來,對寧妃說道:“朕聽說偶爾走走,有利胎兒,不妨讓朕陪你散散心?”
寧妃臉上掛著滿滿的笑意,婉拒道:“皇上,臣妾並無大礙,國事當頭,豈能久留後宮之中,若這事傳出去,定會有人說臣妾是紅顏誤國了。”
朱允炆威嚴地說道:“誰敢!”
寧妃推了推朱允炆,輕柔地說道:“若皇上不回武英殿,臣妾心中有愧,更難休息好,到時候影響到胎兒,動了胎氣……”
朱允炆見寧妃堅持,便回到武英殿,當即給禮部傳了訊息,讓朝鮮使臣明日覲見。
人家禮儀考核都過了幾次了,總不讓他們覲見也說不過去。
翌日,奉天殿。
金乙祥攜公主伊真兒,行禮參見。
朱允炆看著頭戴輕紗,弱柳遮面的伊真兒,耳邊傳入了金乙祥的聲音,無外乎老一套,朝鮮李芳果請大明冊封,給予敕書、官印等,只不過加了一條:“為表對天朝敬仰與崇敬,命公主伊真兒侍奉大明天子,以求兩國結好。”
金乙祥說完,大殿陷入了安靜。
內閣大臣不以為意,六部尚書盯著手裡的笏板出神,其他官員也不作聲,這種場合也輪不到他們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