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
右參政李彬匆匆進入布政使衙門,見丁景福、茹瑺等人正在商議陝西白蓮教之事,便站在一旁聽著。
茹瑺用手指點在陝西輿圖上,嚴肅地說道:“摩天嶺這一帶山高林密,從山下仰攻,只能被山上丟下來的石頭、木頭給砸死。若是強攻,必損失無數。”
丁景福贊同茹瑺的觀點,只是提出了疑惑:“大人,這王金剛奴曾被長興侯大敗,率千餘殘部所逃。這才短短三年,怎又拉出了萬餘信眾?”
茹瑺喟然一聲,道:“莫要說陝西,就是在山西,民間也有不少白蓮教信眾吧?”
“這……”
丁景福臉色一變,自己地界有白蓮教徒,如果上升到一定程度,那就是自己治理不力,管教不嚴,需要擔負領導責任。
茹瑺並沒有追究丁景福的失職,而是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在忻州時,百姓就說,正因官府無能無信,而白蓮團結有信,所以他們寧願相信白蓮教,也不願意相信官府。白蓮教徒在山西尤且如此,在陝西拉一支隊伍,恐怕也不是太難的事。”
丁景福重重點頭,你說得都對。
不過怎麼看輿圖,那裡就是一個窮山溝,一萬人待在山上,吃什麼?真有一萬人,王金剛奴早就打下文縣了,還會等到文縣親自去打?
再說了,文縣守軍只是一千來人,武暉腦子進水了,也不敢拿一千人去打一萬人。
這其中,很有蹊蹺。
但陝西方面的文書作不了假,而滿天飛傳的軍情,也不太像有假。
丁景福有些頭疼,不甘心地說道:“陝西要打仗,為什麼要讓我們山西供糧,他們有關中平原,多少糧食供不上!”
茹瑺指了指輿圖西北位置,嘆息道:“陝西大不同啊。”
對於大明而言,陝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且不說這裡是秦、漢、隋、唐等十三朝之地,就從地形地勢上來論,整個古代王朝,沒這裡地勢最好的地方了。
以形勢雄天下,這樣的評論對陝西而言絕不是妄言。
其有關中平原,厥壤肥饒,四面險固,被山帶河。外有洪河之險,西有巴、蜀,北有代馬之利……更兼是防守要地,只要遏制幾個核心關卡,比如函谷關、潼關,任誰都打不到關中去。
對於大明而言,這裡又是最為緊要的西北屏障。
事實上,陝西並不是只存在一個都指揮史司,其還有一個行都指揮使司,也正是因為行都指揮使司的存在,才導致陝西在糧食供應上一向頗為緊張。
陝西都指揮史司,主要包括西安三護衛、延安衛、漢中衛、平涼衛、綏德衛、寧夏衛、階州衛……
而陝西行都指揮使司,則主要包括了永昌衛、涼州衛、莊浪衛、西寧衛、山丹衛、肅州衛……
肅州衛是哪裡,是嘉峪關那裡,酒泉以西,這已經是甘肅西部了。
那裡的氣候本就不好,加上乾旱、冰雹、沙塵暴、霜凍,還有暴雨洪澇,一年下來,一畝地能打個幾鬥糧食都已經是老天賞臉了。
可邊界還是需要守,人總是要吃飯的。
陝西供應。
只能這樣,如果收成好,就不需要勞駕西安的兄弟千里迢迢去送糧食了,如果收成不好,那也只能委屈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