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京師,去民間看看,這是朱允炆一直想要做的事。
可自己剛剛登基,政務繁忙,加上需要料理幾個叔叔,推動新政,幹幾個工程,總也脫身不得。
經過兩年的政務處理,朝堂已經形成了穩定的運作秩序,無論是內閣還是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等,其主要官員皆是清廉忠義、能臣幹吏。
雖然朝堂內部的攻訐不斷,但並沒有出現大貪大惡之人,更沒有出現獨攬朝局的權臣,政治上還算清明。
在這種情況下微服私訪一兩個月,並不會妨礙大局。
再說了,南京距離蘇州、杭州,不過四五百里路,有什麼大事,安全域性完全可以在一兩日內將訊息傳到,在古代,訊息延遲一兩日,那都不算延遲,畢竟很多邊關戰報送到京師都十幾天了……
只要京師有人盯著,那都不是事。
且不說另一個朝代幾下江南的事,就說明代歷史上那位愛玩的“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朱厚熜先生,跑到邊塞和人打架,跑到江南搶美女,到處閒逛,雖然民不聊生,但至少證明了一點:
皇上不一定天天都在京城守著……
當然,從穩定人心,減少野心,政務通達等方面來看,皇上還是得老老實實待在京城……
朱允炆決定出去看一看,並不是哄女人開心,而是有著更深層的考慮:開封府官場塌陷,意味著地方並不像文書中寫的那樣美好,雖然朝廷擴編了監察御史,但底層官員欺上瞞下的手段誰又說得準?
新政推行了一年多,到底效果如何,朱允炆也想親自去看一看。
雖然已經沒辦法做到從群眾中來了,但偶爾到群眾中去一趟,還是沒問題的。
但考慮到隱藏在暗處的未知力量,還有經常冒出來的白蓮教餘孽,安全與保密問題還是需要好好安排,這件事還需要交給安全域性來負責。
寧妃被感動得珠淚漣漣,想來也是,她的家人並不在京師,也不是說想來串門就能來的,雖然在宮中享受榮華,可畢竟與家人再難相見。
如今有機會回去看看,慰藉相思之苦,她柔軟的內心又如何能不被觸動?
朱允炆伸出手,放在寧妃的臉龐上,輕輕擦去淚痕,道:“去年給你刮痧時,朕答應過你,自不會食言。”
寧妃更咽,款款行禮。
“皇上太偏心,就這樣答應了寧妃妹妹,那臣妾呢?”
賢妃走了過來,打趣道。
馬恩慧正抱著朱文奎,身旁還有掩笑的駱顏兒。
朱允炆哈哈笑道:“竟敢偷聽機密,罰你們各自準備禮物,交給寧妃,待出京時帶著。”
馬恩慧轉身就走,這沒混到好處,倒貼一件寶貝啊,太不划算了……
山東,濟寧以北。
濟寧知州潘叔正帶著八個皂吏,陪著衍聖公孔訥巡視馬踏湖。
雖然宋禮的會通河方案解決了水源不足的問題,但這個解決,只能說是解決了一半,即夏秋兩季。一旦到了春冬兩季,水源不足的問題依舊存在。
山東地大物博,可就是水源不夠充足,還時不時會發生一些輕度、中度乾旱的問題。
這麼大的會通河工程,總不能修好了,只走夏秋兩季吧,最少也得走個春夏秋三季不是,冬季……
呃,這個沒辦法,北方天寒地凍,河流結冰那是很正常的事,這個時候跑不了船。再說了,即使沒有結冰,呼呼的大北風吹,需要多少人划槳,多少縴夫才能運到北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