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蟬鳴,叫得天氣更熱了。
于謙抬起袖子,擦去額頭的汗水,與宋斷斷一起盯著眼前的儀器。
陡然之間,儀器裡面的指標輕微搖晃了下。
「動了!」
于謙與宋斷斷齊聲喊了出來。
隨後,指標再次晃動,這次的幅度明顯更大一些,但很快又退回到了最初的位置,很快,指標再次晃動,這次指標不僅偏轉,偏轉的幅度還在一點點增加,最終穩定了刻度「3」的位置,在持續了一段時間後,指標似乎失去了支撐力量,轉而回到了最初點。
郭嘉樂從地下實驗室裡跑了出來,隔著十幾丈遠就喊了起來:「如何?」
于謙、宋斷斷起身,咧嘴笑著。
郭嘉樂很快跑了過來。
宋斷斷滿是歡喜地說:「郭兄,你做成了一件前無古人的偉大之事!」
于謙點頭,稱讚道:「確實配得上偉大二字。」
郭嘉樂哈哈大笑著,小心翼翼地抱起儀器:「偉大不偉大,那是身後事,與咱這輩子無關就不作討論了,可到了刻度3?」
于謙連忙說:「到了。」
郭嘉樂眉頭微抬,指了指地上鋪了好長的線,笑道:「這樣一來,延長銅線,確實可以實現電能的十五丈距離傳輸,等到製出百丈長的線時,我們再進行一次測試,若依舊成功,我們便可以奏請朝廷進行六十里遠端鋪線與實驗。」
宋斷斷忍不住擊掌,暢想道:「如果六十里依舊成功,那三百里,五百里,千里,乃至萬里,都可能成功!一旦此事做成,將會徹底改變歷史!」
于謙看著兩人,發自內心地感覺高興。
為了這些實驗,兩人齊心合作,悶頭進行了兩年之久,終於製出來了鍍錫銅線併成功用橡膠封裝,並完成了手搖式電磁感應儀器的製作與眼前的電流感應指標儀。
雖說現在沒有人清楚這東西到底有多少用處。
國子監研究,允許進行無用的研究,但想要得到更多的資金支援,就必須說明繼續研究下去可能出現的結果,比如應用場景、應用價值。
郭嘉樂不知道電能的應用場合與價值有多大,但很清楚,這是一個極新且具備迷人奧秘的領域,郭嘉樂希望透過創造電能來獲得閃電的能力,將天地照亮,可這一項研究尚沒有半點頭緒,現在有限的電能根本無法點亮什麼東西,至少郭嘉樂還沒有做到。
但郭嘉樂最終還是找到了說服國子監的理由。
于謙想起郭嘉樂天馬行空的設想,他竟想要製造二十六臺手搖式電磁感應儀器,然後鋪設二十六條線出去,接通二十六個電流感應指標儀,每一個線設為一個拼音字母,當指標晃動時,意味著傳達出了一個字母,用這種法子,可以藉助拼音的方式實現語言的傳達。
國子監對這個驚人的想法很是震驚,在兵學院上課的徐輝祖聽到之後,當即找到郭嘉樂,看過最原始的儀器之後,徐輝祖放出話來:「只管花錢,沒錢了就找國子監要,國子監沒有就找兵部、戶部與皇上要,實在沒人給錢,我給,哪怕是賣了魏國公府也要繼續研究下去!」
徐輝祖並不是僅僅說句話那麼簡單,他將此事告知了兵部、五軍都督府與一干公侯伯爵,聯名二百餘勳貴、將領、官吏,上書朝廷將郭嘉樂的研究列為最高秘密,並全力支援。
那是二月十八日的事,於是,出現了一個高度機密的「218」計劃,只不過這個高度機密需要在外面進行,實在機密不起來,郭嘉樂又不想換個地方,習慣了國子監的地下室。.
於是國子監匠學院便設了個規矩,對郭嘉樂的研究有了「三不準」,未經許可,不準打聽,不準觀察,不準翻閱文
檔。
于謙是「218」計劃的參與者,曾提議使用玻璃封裝銅線,雖然可行,但根本沒辦法用,不小心就摔碎了……
這次計劃的成功,為遠端訊息的傳輸奠定了基礎。
一旦六十里甚至更遠距離實驗成功,那大明將會擁有一種全新的傳遞訊息渠道,一種不需要驛使八百里加急,不需要火車,不需要船隻,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將訊息傳到很遠之外的地方。
這種用電來傳遞文書的方式,將會極大強化朝廷對地方的控制。
試想,若是北京煤炭缺口過大,只需要發個電報給山西,讓其大量運輸煤炭而來,便能夠緩解問題。若西疆行省收到了帖木兒國內的情報訊息,完全可以透過電報將訊息告知北京,而北京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裡回覆應對之策。若鳳陽府出了災,朝廷只需要電報浙江、江西、河南、山東等行省,從不同方向輸糧……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軍事價值,如果草原上有誰想蹦躂,西南土司想吃火藥彈,定遠行省有人掀翻了桌子,西疆行省需要活動活動,朝廷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收到情報並做出決策,而不是需要動輒十天至一個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