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
朱允炆拿著湯匙,輕輕攪拌著綠豆湯,幾塊碎冰觸碰著碗,發出叮叮的聲響,然後起身,將綠豆湯端給李老三,笑道:“好久沒去你家中做客,怎麼樣,大夥還好吧?聽說李晟要當父親了,歡歡那姑娘朕是知道的,穩婆可找好了?”
李老三恭恭敬敬地接過碗放在一旁,急切地從懷裡取出一封信:“皇上,穩婆已找好了,還找了三個有經驗的,這個月底就要臨盆,歡歡惦記著皇上的救命之恩,託李晟寫了一封信送來。”
朱允炆看著使眼色的李老三,親自接過信,開啟看了看,不動聲色將信收了起來,渾似什麼都沒發生一般:“這信朕收到了,你們的心意朕都清楚。告訴李晟、歡歡,還有其他人,待孩子滿月時,朕會去看看大夥。”
李老三彎著腰,有些擔憂地看著朱允炆,想說話又不敢說。
朱允炆明白李老三的顧慮,寬慰道:“放心吧,朕一言九鼎,不會失期。”
李老三瞭然,閒說了幾句,便踩著夜雨離開了皇宮。
內侍退出。
朱允炆看向走出來的湯不平,將信遞了過去:“沈一元不可能僅憑一些陌生商戶、大戶入京作出朕危險的判斷,必然有人對他遊說,談論過什麼。看來暗中的人,能量大的很。”
湯不平看過信件之後,憂慮地問:“皇上,在這個關頭,二王竟想在商會之中公開討論浮動稅率、控制田畝等朝廷之
策,有意鼓譟人心,施壓朝廷……”
朱允炆抬起手,打斷了湯不平,平靜地說:“不要管他們,只需要聽聽他們說的話就是,他們是朕的皇叔,不值得因為這點事懲罰。”
湯不平張了張嘴,終沒說什麼。
確實,朱植、朱桂都是太祖的兒子,皇帝的親叔叔,說多了,容易落一個干涉皇族內務、離間皇族關係的罪名。
皇上對這些叔叔,還是太仁慈了啊。
朱允炆揹負著雙手,聽著窗外的大雨,眼神中閃過一道冷厲的殺機。
藩王經商,這是在自己登基之初,不得不採取的軟削藩之策。
如今過去十一年,回顧這一條政策,整體來說執行的很徹底。
一干藩王從商,有經商天賦的,如遼王朱植、岷王朱楩,下過南洋,做大買賣,如今積累了不少財富,還有代王朱桂,幾乎打造了一個煤炭“帝國”,手中掌握著大明王朝最龐大的煤炭資源。沒有經商天賦的,就挖點其他礦產,待在家裡數錢就夠了,也餓不死。
藩王經商,解決了登基之初藩王坐大地方潛在的威脅,避免了可能出現的藩王割據問題。
但藩王經商這一條政策,當真要一直執行下去嗎?
朱允炆搖了搖頭。
不!
這最初只是一條妥協政策,現在,距離結束妥協的日子不遠了。
藩王經商是存在問題的,守規則還好,如遼王、岷王,這兩人整體來說,十分守規矩,經商就徹底經商,用商
人的方式去經營,去生活,將自己真正定位為一個商人,該交稅交稅,該競爭競爭。
但不是所有藩王都守規矩。
代王朱桂、肅王朱楧等藩王經商,就顯得不那麼老實,在商不遵守商人的規矩,仗著皇叔身份,欺行霸市,以非法手段,逼迫其他商人退出礦藏,退出更好地段,甚至還出現過幾次打砸他人店鋪的行為。
他們想要的是壟斷,是掌握大明最大的財富,他們想要的是在商界裡面,成為一位皇,讓所有人俯首帖耳,跪拜行禮!
既然這樣,那就不應該阻止他們,而是讓他們繼續放縱下去,無法無天下去。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朱允炆感覺自己像是一個偽君子,眼睛盯著藩王的脖頸,臉上卻帶著關切的笑。
但沒辦法,商人集體不應該出現官方背景的帶頭人,什麼時候都輪不到商人組成政治力量干涉朝廷運作,哪怕是商業再發展,朝廷可以規範與調整商律、商策,可以聽取商人的意見,但不能讓商人成為政治力量。
但現在,有人在形成這股力量,並試圖影響朝廷,這是不對的,持續下去只會造成一個結果:
商人利益大集團的出現,為商人代言的政治團體出現,繼而形成黨爭。
朱允炆絕不允許這種事發生,像是後世棒子國,一個集團就能左右是誰坐在破瓦堆上,朱允炆很清楚,商人利益絕不能代替政治利益。
商人不老實,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