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尚書夏元吉、侍郎卓敬疾步走向武英殿,聽聞後面有動靜,夏元吉止住腳步轉身看去,只見工部侍郎黃福正攙扶著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
“鄭尚書。”
夏元吉心頭一沉,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大事件,大熱天裡,怎麼把身體不太好的鄭賜都招來了?
鄭賜看著走過來攙扶自己的夏元吉,喘了兩口粗氣,感嘆道:“老了,不如你們這些人嘍,夏尚書,可知發生了何事,陛下傳召似是急切。”
夏元吉看著衰老的鄭賜,有些傷感:“不知何事,你都來了,說明事不小。”
“鄭尚書,夏尚書。”
徐凱、朱榮、段雲、劉啟夏等人趕了過來,略一行禮。
夏元吉凝眸,周大志、李德、諸葛塘等人也來了,後面還有人在來,那是王景彰、陳洽、陳浚、楊烽火!
京軍四大督官!
他們怎麼也來了!
“看來,事小不了啊。”
鄭賜掃了掃眾人,京軍高層、主力到了,連大督官都來了,這種情況,少見啊。
“走吧,見到皇上一切就全明白了。”
夏元吉心頭沉甸甸的。
武英殿,近八十名官員集聚,多數是武將。
鐵鉉雖然已入內閣,但還兼任著兵部尚書,對局勢進行了分析:“據目前掌握的情報,瓦剌、韃靼、朵顏衛與福餘衛,可能會趁遼東、東北集結兵力進入朝鮮作戰時,賭上族群的命運,不惜代價打斷大明國力不斷上升的態勢。”
“換言之,現在大明面對的可能不止是入朝作戰、日本三島兩個方向的戰事,瓦剌、韃靼、兀良哈,可能會從三個方向參與進來,掀起一場針對大明的大規模戰爭。你們想的沒錯,我們可能會陷入五線作戰的境地!”
“五線作戰?”
乍一聽,徐凱臉色一變,段雲等人也面色凝重。
作為經歷過戰爭的人,都清楚多線作戰是兵家大忌,別說五線了,兩線作戰吃大虧的就太多了。
“楊烽火,你似有話說。”
朱允炆看到仰頭,鼻子朝屋頂看的楊烽火。
楊烽火想打個噴嚏,聽到朱允炆喊,頓時打了個激靈,噴嚏的事也忘了,站出兩步,嚴厲地說:“老楊我是粗人,沒文化,還請皇上免我不敬之罪。”
“說吧。”
朱允炆澹然一笑。
楊烽火清了清嗓子,握拳用力地喊道:“五線作戰,可怕嗎?瓦剌、韃靼、兀良哈可怕嗎?在我看來,別說什麼五線作戰,就是八方來戰,我堂堂大明也能應對自如!此時之大明,絕非十年之前之大明!此時大明,也非五年前委魯母對戰帖木兒之大明!遊牧之人在外,豈知我大明之國力之盛?”
“臣在京軍,知京軍戰力。臣曾出征,見識過帖木兒的騎兵重甲!不是我等不自量、狂悖,看遍天下雄兵,唯大明軍士堪稱精銳!遊牧騎兵,已沒資格再欺負我等,去他孃的,不來還好,既然要來,那就往死裡幹!”
“杭愛山,咱也愛,拿回來!聽說和林附近牧場不錯,拿來養養大明的牛羊不是挺好!皇上,若要打仗,我楊烽火願當先鋒,至於打韃靼、還是瓦剌、亦或是兀良哈,皇上指向哪裡,咱就打向哪裡!”
鐵鉉、徐輝祖捂著額頭,這個大督官還真是粗俗,不過
他說得確實振奮人心,令人安心,聽著還有些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