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察院的練子寧看著番薯,一臉的慚愧。
在這之前,練子寧無論如何都不相信世上有畝產十石的農作物,認為朝廷對鄭和水師將士的封賞太過,尤其是名不見經傳的人搖身一變,成為了五軍都督府、水師都督府乃至朝堂之上的重要人物,心裡就不舒服。
朝廷對外宣傳是一種謊言,而謊言,經不起檢驗。
練子寧想過,只要等新糧食的產量出來就上書彈劾鄭和、朱能、駱冠英等人,理由就是功不配位。
國公,侯爵,伯爵,這可是給立有軍功,開疆拓土的勇士的,鄭和不過是一個太監,憑什麼當國公,朱能不過是一個船伕,憑什麼當侯爺?
船隊跑到天邊去,你們也沒殺敵,也沒開疆,憑什麼得到如此大的封賞?
不公平。
可現在,練子寧感覺臉火辣辣的疼,似乎被人狠狠抽了一巴掌。
多少人在等著看水師將士和朱允炆的笑話,可人家也在看文官的笑話啊。二十多石的????????????????產量,遠遠比朱允炆宣傳的要多得多!
戴德彝捏碎了一塊土坷垃,拍了拍手:“這產量沒有作假,番薯都是剛打出來的,土壤也是今日才翻新的,不可能是外地番薯運過來,然後連夜埋到土裡的。”
練子寧重重點頭。
為了這三畝地,國子監農學院幾乎把課堂都搬到了地裡,院長盛仲更是幾個月沒回家,一直待在這裡看著,沒有人能作假,也不可能有人翻開土地,塞進去一些番薯,然後造出高產量的結果。
“二十三石,恐怖的產量,我們成小人了。”
戴德彝搖頭自責。
練子寧看著一袋袋番薯,勉強扯出笑意:“永嘉學派主張調查之後再下結論,許多官員等不及新糧種結果就開始彈劾。我們也是,固執地站在不承認、否定的立場上,打心底不想看到水師將士的好,這些年過來,我們的修養還是不夠啊。”
戴德彝用手指甲劃開番薯皮,說:“誰能相信世間有畝產十石以上的農作物,這超出了我們的認知。”
“可皇上相信,水師將士相信,水師將士家眷相信,還有不少百姓都信!”
練子寧握著拳頭。
戴德彝看向與耆老笑談的朱允炆,搖了搖頭:“說到底,我們不如國子監的監生們啊,他們敢想,敢闖,敢求證,敢信,而我們,眼界有限不說,還不願意接受新觀點啊。”
練子寧不得不承認,老官員面對新型的國子監官員時,多少顯得有些心胸狹窄,眼光狹窄,智慧不足,就連辦事能力,也明顯不如這些新人。
駕馭不住,死死勒緊,這就是主官的緊張狀態。
番薯大豐收的訊息很快傳開,尤其是耆老們親眼見證,口口相傳,不等第二天建文報登載,番薯畝產二十三石的訊息就已經傳遍京師,並傳向各地。
巨大的產量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無數人家都渴望得到番薯,可朝廷根本不賣,皇上說了,這些都是種子,來年擴大產量用的。溫州府。
何文淵看著建文報上的訊息,連忙至府學,將番薯大豐收的訊息告訴眾人,孫安等人也不打擾何文淵與葉靈兒,各自熱鬧慶賀。
一個是青年才俊,一個是女中班昭,走動多了難免暗生情愫。
葉耕對何文淵很是滿意,見徐安沒半點眼力,拿著柺杖趕了一路,徐安才知道葉耕這是讓自己當媒人。
媒人可不都是女的,男人一樣當媒人。
在徐安的撮合下,何文淵與葉靈兒已經立下婚書,打算年底官府封印之後,兩人先去京師,祭奠英烈碑之後再成婚。
葉靈兒看著建文報上驚人的產量,帶著何文淵一路小跑到了家中。
葉耕看清楚之後,老淚縱橫,總算是明白了朱允炆的話。
當初朱允炆說,只有等鄭和他們回來之後,才有希望降低農稅。如今看來,這高產糧食就是朱允炆的底氣!
有如此高產的農作物,農稅下調將不再是什麼夢!
“好,好啊,鄭和他們立下了不世之功,文淵啊,你們應該寫賀表,其他事不管,事關糧食與飯碗的事,得慶賀。”
葉耕激動不已。
何文淵連忙答應:“我回去之後就寫賀表,不敢相信,這番薯產量竟是如此之高,簡直是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