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進攻?
鐵鷹騎的指揮史阿爾斯郎很是不解,袁嶽、譚淵、瞿能、周大志看著朱棣,更是堵得慌,霍鄰幾乎都要跳起來反對,又在朱棣威嚴的目光下閉了嘴。
徐輝祖、宋晟穩住陣腳之後,抵達中軍。
宋晟是邊將,加上唐雲戰死,許多將士被殺,恨不得一口氣衝鋒過去,將帖木兒的軍士砍到絕滅!突然收到朱棣停止進攻的命令,很是不滿。
「大將軍,這是意欲何為?敵人已是不堪一擊,軍心惶惶,正是衝陣的絕佳機會,若任由他們喘息,整頓軍隊,我們再想作戰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宋晟毫不客氣,發火質問朱棣。
徐輝祖雖然沒說話,但也反對朱棣此時停止進攻的命令,現在是最好的機會,大明軍士已殺出了精神,殺出了士氣,突然停止進攻,對大明軍士極是不利!
幾乎所有人都反對朱棣,除了楊榮。
朱棣威嚴地看著眾將,他們都在請求作戰,請求用衝鋒來結束帖木兒!
熟悉的大雪茫茫!
洪武二十三年,父親朱元璋派自己親征元軍乃兒不花所部,那一日也是大雪,自己率部奔襲乃兒不花,乃兒不花沒有任何提防,只要一個衝鋒,乃兒不花所部必將慘敗。可自己沒有下令衝鋒,而是派遣了使臣,勸說乃兒不花投降。
世人說我不戰而屈人之兵,說我隱忍大氣,不,我朱棣只是想要贏得父親朱元璋的認可,想要讓他看到自己並非是一個不懂得剋制,只懂得殺戮的武夫!
當年停止殺戮,是為了政治目的。
現在止住屠刀,雖不是政治目的,卻也是政治考量。
父親朱元璋走了,把江山隔代傳給了朱允炆。再多埋怨,再多不滿,也隨著朱允炆六年施政煙消雲散。他雖是晚輩,卻有著超凡的治理手段,文治、武功,民生,官場,開疆,守土……
朱允炆是一個比自己還優秀的人,大明在他的帶領之下,將會走上真正的盛世。只不過,朱允炆還是太年輕了一些,一些施政方略太急切,以致於國庫被拖累。
遷都與營造新都,實在是應該延遲幾年,積攢民力、國力之後再去做。
現在西域打仗耗費無數,朝廷還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去營造新都,對戶部來說實在是困難重重。朝廷為了幫鳳陽百姓開挖水井、修造溝渠,已到了向民間借錢的地步。
朱棣感覺心裡堵得慌,也明白朱允炆、朝廷的難處。此戰之後,西域將被納入大明版圖,可這裡的花銷、耗費依舊是持續而巨大的。
且不說班師回朝後的撫卹、賞賜,就說大明要立足西域,就需要打造城池,設定衛所,招撫當地百姓,建造學府,驛站,倉庫,播種糧食、開挖坎兒井……
&n
p;lt;/p>
錢!
朱棣不是不想一刀砍掉帖木兒,吹起衝鋒的號角容易,毀殺帖木兒的大軍也容易,可在這之前,是不是需要解決錢的問題?
西域距離京師太過遙遠,一直依靠京師輸送物資太難。趁著帖木兒無力反抗的時候,找他要點錢,讓他寫一個城下之盟總可以吧。
當然,自己不僅想要錢,想要一份有效力的文書,還想要帖木兒的人頭,以及收服西域的赫赫軍功!
「控制軍士,不可妄動!現在我需要一個使臣,去說服帖木兒投降,並寫下臣服文書!誰有膽量去?」
朱棣看向眾將。
將領沒人說話,帖木兒現在已經走入絕境了,損失巨大,有沒有發瘋、發狂很難確定,萬一暴怒之下,一刀砍死了,那實在是委屈。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