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下來?
楊榮驚訝地看著楊溥,現在大軍快速行動,要的就是縮短作戰時間,你竟然提議要停下來?
“為何?”
楊榮知道楊溥不是一個迂腐糊塗之人,不由問道。
楊溥手指在輿圖上畫了畫,說:“過了雞陵關,便是平原地帶,這裡人口中多,水網密集,又是胡氏父子防禦最重之地,其必會驅使百姓,為戈為矛,不惜一切代價,守住多邦與升龍城。”
“沒錯。”
楊榮點頭。
隘留關與雞陵關雖然重要,但畢竟是山間關城,能駐紮的兵力有限,最多也就三四萬人,再多下去,人擠人就不用打仗了。
安南將這些關城作為外圍防線,用意在最大限度的拖延與殺傷明軍,但這裡不是決戰的地方,真正決戰的戰場設定在了多邦與升龍城,為了守護那裡,胡季犛一定會動用大批軍士與大量百姓幫他守城。
楊溥嚴肅起來,說:“所以,我提議在打下雞陵關之後停下來,以爭取安南百姓,讓其知曉大明出兵不是為了屠戮百姓,而是為了討伐胡季犛。”
楊榮思索了下,問:“你是說釋出一篇征討胡季犛的檄文?”
楊溥重重點頭:“安南也有數百萬百姓,若我們主動爭取與宣傳,讓他們明白大明發兵的來意,定不會幫著胡季犛作惡。再者,胡季犛為了對抗大明,這兩年來不斷橫徵暴斂,用盡手段搜刮財富,逼迫大部分男丁充當軍卒,民心早已不再胡季犛這一邊,我們只需要一點時間,擴大宣傳之勢,反而有利於後續作戰。”
楊榮明白了楊溥的打算,他思考安南問題時的視角很是特別,不是在武力與戰場上擊潰、擊殺敵人,而是站在了戰場之外,思考人心向背的問題。
得人心者得天下!
大明徵討安南,安南百姓不知道為什麼的話,很可能會以為大明入侵,毀其家國,迫於生存,他們可能會與胡季犛一起奮戰到底,對抗明軍。
可若是在思想上瓦解他們,爭取他們的理解,招撫百姓,可以最大限度削弱胡季犛的底層力量,切斷他的根基與命脈。
楊榮權衡一番,慎重地說:“這件事我沒有辦法拿主意,還需鐵尚書、張大帥、韓將軍等人來決斷。”
楊溥也知事情難辦,畢竟時間有限,耗費不起。
張輔、韓觀、鐵鉉聽聞楊溥的提議,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停下來,對士氣正旺的大明軍士不利,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事誰都清楚,作戰就應該趁著士氣如虹,直擊敵人要害,直至取得最後的勝利。
一旦停歇久了,好不容易鼓起來計程車氣就要洩了。
可人心又是必須爭取的,只來了三十萬人,不可能對抗安南五百萬人口,而胡季犛父子此時掌握大權,他們有權利、有軍隊,可以從百姓手中不斷吸取力量!
想要從根本上打敗胡氏,必須讓安南百姓明白大明的來意,不說轉而支援大明,至少要做到與胡季犛保持距離。
張輔緊鎖眉頭,對楊溥說道:“看來胡濙的宣傳之道,對你影響頗深,你認為透過宣傳,真的可以爭取安南百姓嗎?”
楊溥嚴肅地說:“我詢問過戰俘,他們都是被官府強迫充軍的,並無多少戰意,連軍士都是如此,可想其百姓。若宣傳上下些功夫,或能比十萬兵!”
鐵鉉看向張輔,幫著楊溥說道:“山西移民時,建文報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眼下我們需要爭取這裡的百姓,我認為停下來一段時間還是可以的。”
張輔盯著楊溥,問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你需要幾日時間?”
楊溥認真地說:“五日。”
張輔盤算了日期,搖頭說:“我只能給你三日,沐晟的軍隊想必也已開進,我們必須在約定的時間內抵達三帶州,與其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