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朱允炆的詢問,王氏只搖了搖頭,嘆息道:“便以外浣衣局丁字房來論,十天只得二百件衣物,攤至二十人手中,每人只合十件,得一百文,如此下次,一個月僅得三百文去,縱不裁人,人也會離開。”
朱允炆眯著眼,問道:“你是說,外浣衣局是以清洗衣物的多寡來定工錢?”
“可不是。”
王氏說完,嘆了口氣,接過黃九二手中的抹布,苦笑道:“看我這張嘴,婦人的事怎麼就說給你了。你們且坐著,我去沏壺茶。”
朱允炆有些憤怒,皇后辦外浣衣局,原本是想為京城無依無靠的寡婦、婦人提供一條活路,可這些人竟然如此“內卷”!
按勞分配,計件算工,朱允炆可以理解。
但計件算工的前提是訂單充沛,蛋糕很大,衣物很多,分配相對公平。
你幹完一件,繼續下一件,這樣計件算工是公平的。可如果將大部分衣物都劃分給了個別人,而對於其他人,只給很少衣物,那就不道德了。
你們積壓如山,洗到半夜,賺錢如流水。
人家閒著瞪眼,坐看白雲蒼狗,最後窮得滾?
朱允炆沒想到,微服出訪一次,竟瞭解那麼多事。
看來,群眾路線是正確的。
只有深入群眾,才能瞭解更多問題,要不然一直坐在宮裡,十年也未必知道這回事。
“好好在外浣衣局做差吧。”
朱允炆接過王氏的茶,道謝後說道。
王氏只勉強笑了笑,並沒放在心上。
空洞的安慰,從不會有效果。
朱允炆蹭了一頓飯,準備離開。
黃鶯拉著朱允炆的衣角,輕輕拽了拽,鼓著勇氣說道:“大哥哥,你可不可以不再打我爹爹,他會疼的。”
朱允炆彎著腰,認真地對黃鶯道:“只要你開心,你爹爹便不會再捱打了,我保證。”
“嘻嘻,大哥哥真好,我一定會開心的。”
黃鶯笑道,鬆開朱允炆的衣角,蹦跳著跑向屋裡。
朱允炆從黃鶯身上看到了純真燦爛,沒有那麼多的拘謹與規矩,簡單的,只有天真無邪。
“黃九二。”
“小人在。”
朱允炆走出庭院,看了一眼依舊在不遠處守衛的劉長閣,並沒說什麼,而是對身旁的黃九二說道:“朕忘記告訴你了,經廠匠人月錢改了,五年以下匠人三兩,五年以上五兩,十年以上七兩。五十歲便退下來,每個月還可領一兩月錢。”
“孩子想讀書的,就讓他讀書,想從商的,便讓他試試,想吃糖葫蘆的,就買。朕幫你把孩子身上的枷鎖拿下來了,可不要再捆綁他們。”
黃九二連連點頭,感激涕零,習慣性地想要下跪,卻被朱允炆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