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二百一十七章 淑妃句容省親(三更)

第二百一十七章 淑妃句容省親(三更) (第1/3頁)

朱允炆的話語,震顫著眾人的靈魂。

徐輝祖眼眶溼潤,宋晟更是哽咽難言,軍中之人無不動容。

自洪武二十一年捕魚兒海戰役之後,大明戰事便變得極少,除了平定泰寧衛叛亂、西南麓川叛亂之外,幾無大的戰事可言。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軍伍之人再無用處,這幾乎成為了很多官員、士人不可動搖的觀點。

在他們的意識中,軍伍之人,是割據一方,禍國殃民之本,一個個引經據典,只為了說明一個問題:

軍人靠不住,只能靠文人!

軍人不是人,只有文人是人!

這是很多文人的看法,也是很多朝臣的看法,雖然他們知道軍人守護著這個帝國,但依舊把軍人貶到了極致。

張嘴就來的是:粗人,武夫,匹夫!

徐輝祖一直承受著來自文官集體的壓力,而且這股壓力越來越大!

兵部不斷想方設法,找機會在軍隊中安插文人,如水師總兵陳瑄被查之後,兵部沒有推薦武勳接替水師總兵,而是選擇了文人古樸!

水師船隊的最高負責人,已然轉移到了兵部麾下!

戶部對於都督府與軍隊費用,更是管控嚴苛,說多少就是多少,一文錢都要掰開算。而對於文官,能寬容則寬容,幾百兩銀子的尾巴,說抹掉就抹掉!

若不是朱允炆推行了新軍之策,將軍隊作為施政重點之一,恐怕五軍都督府早已被兵部壓得喘息不過來,一切行動完全聽命於兵部。

兵部之人什麼貨色,武勳是一清二楚,他們從來都瞧不起沒文化,只會舞蹈弄棒的武夫,在他們眼中,提筆安天下才是真正的豪傑。

武夫?

那不就是大明圈養的打手嗎?

徐輝祖深知文官的手段可怕,在三大營整頓期間,對於兵部之人照顧有加,可徐輝祖也清楚,這些舉動,於大局無補,重文輕武的時代,依舊會碾壓過自己的身體,留下一個軟趴趴的軀殼。

徐輝祖從沒想過皇上會站起來為軍人正名,為武勳證明,這意味著大明江山,很可能會走一條“文武並重”的道路。

良弓未必需要藏起來,走狗未必需要吃掉。

武人,是有價值的,也是有未來的!

徐輝祖看著朱允炆,深深折服於這位年輕的帝王,他的雄才大略與勇氣,有著太祖爺的風範,只是少了幾分殺戮與偏執,多了幾分理智與穩重。

朱允炆不僅肯定了軍人,還第一次公開了推行募兵制的設想,提出了“報效大明,參軍光榮,殺敵立功,保家衛國”的口號。

朱棣看著意氣風揚的朱允炆,暗暗點頭,自己這個侄子十分不簡單,他的思想似乎有著超乎尋常的遠見,然仔細思考,又是那麼的合情合理。

可這些合情合理的想法,自己竟從未想到過,好像某一件事物,它一直存在,卻沒有人發現過。

朱允炆從軍政,談論到北部邊疆,從北部邊疆又折至東南沿海,轉至南洋……

一張張紙,刻畫著相應的情境,配合著感染人心的演說,將眾人帶至波濤洶湧的大海深處。

“船隻建造,日後應以中船與巨船為主,大海兇猛,危機四伏,又何嘗不是富庶寶地?若我大明水師無敵於四海,當開四方貿易,通貨中國……”

朱允炆的所有言論,皆是從國子監三主院、十二副院引申而

出,旨在告訴眾人:

最新小說: 尊師孔仲尼 三國的理想國 穿越之大宣第一平民 大明:我爹是朱元璋 烽煙萬國 大唐:開局搶了文成公主 大秦:我靠讀書入聖,開局召喚大雪龍騎! 回到明朝當藩王 穿到亂世當謀士 穿越之海權時代 重生之保龍一族 三國:漢中祖 劉宋漢闕 當棄妃就是要躺平 長命女 莊周劉禪 吾為暴君 人在隋唐:我爹是楊廣 婚謀已久:妖孽邪皇寵妻狂 東國島津的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