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朝被楊子榮一番話說得啞口無言,書鋪中其他士子或士民更是擊掌而笑,譏諷之聲四起。
“你,你等著瞧!”
魏朝憤怒地撂下一句話便想走人,卻不料楊子榮上前一步,擋住了魏朝去路,道:“你若如此走了,書坊主人告你妨礙經營,毀壞商物,按新商之策,你可是要去三法司走一遭的。”
楊子榮的話讓魏朝悚然,咬牙切齒,卻無可奈何,只得拿出一兩碎銀,丟在書架之上,對唐潤拱了拱手,便灰溜溜地跑了出去。
“多謝楊公子。”
唐潤感激道。
“無需客氣,不過是不平事耳。這《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所言之事,雖無不妥,但卻為人喜,坊間中以此為曲者眾,若沒了此書,豈不是人生一大憾事?”
楊子榮說著,拿出了一枚碎銀,交給了唐潤,瀟灑而去。
“此人,定可入仕。”
解縉看著楊子榮離去的方向,低聲說道。
朱允炆讚賞地看了一眼解縉,只憑這份眼力,解縉便足以穩坐內閣。
朱植搖了搖頭,道:“年輕人鋒芒太盛,不知收斂,未必是好事。”
朱允炆淡然一笑,道:“你說錯了,他可不是一個愣頭青,連出面解決問題,都沒有用真名,可見他即能斷事,也可謀事,即老成持重,又遇事決絕。”
解縉與朱植都有些驚訝,別人用真名假名,皇上如何知道?
朱植忍不住,詢問了出來。
朱允炆瞪過兩人,臉不紅心不跳地說道:“禮部匯總的舉人名錄中,並無楊子榮,他既然是舉人,那隻能是用了假名字。”
解縉皺了皺眉,道:“那份名錄,可是有五千餘人……”
誰能記住五千多個名字?
朱允炆看了一眼解縉,並未說話。
古人在改名字這方面,並不遵循武俠定律“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長大成人了,覺得老爹給自己起的名字不好聽,不足以表達自己的志趣,可以自己改名字。
比如西漢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人家本來是叫犬子,小時候都喊他司馬犬子。
犬者,狗也。
總被人叫二狗子也不合適吧?
估計司馬犬子被人罵了二十年,實在是受不了,翻看歷史書一看,哎呀,這個藺相如是個不錯的人物啊,我要將他當偶像,以後咱不叫司馬二狗子了,改為司馬相如。
看吧,改名也是古代人追星的一種方式……
還有朱元璋,
原名朱重八,估計老朱家想給他起名“朱八八”的,不過“朱八八”實在是容易混淆輩分,還是“重八”的好。
後來朱重八一家人幾乎都死絕了,痛恨元朝,立志幹掉元朝,所以改名為朱元璋,意為“誅殺元朝的璋”。
璋,一種外形如刀的玉製禮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