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並非完全是草包,他將船廠選擇在陽江,朱允炆是認可的。
陽江雖不比廣州,但也有其優勢所在。
其一,陽江位於肇慶府,西面為高州,有神電衛防護,東面為廣州府,有廣海衛防護。陽江介於神電、廣海兩衛之間。加上陽江附近有海朗所、雙魚所,安全上不存在問題。
其二,陽江有海灣,適宜建造深港與船塢。出海不遠便有海陵島、下川島與上川島,一旦海試遭遇颶風大浪,可以緊急規避,不致造成重大損失。
其三,遂溪、吳川、陽江、新寧等沿海一線,是海匪經常襲掠之地,若將船廠設於廣州,必難及時出動。選在陽江,則可將衛隊主力沿海佈防,也可調動廣州水師進駐陽江一線,打擊海匪。
廣州,陽江。
李景隆站在陽江船廠,短衣短褲,見老船匠揮了揮旗幟,便高聲喊道:“開船閘!”
幾十個赤裸著上身,身著短褲的大漢用力地推動絞盤,沉重的船閘緩緩開啟,洶湧的海水進入水道之中,與船塢的水面逐漸齊平。
海風吹動大船上的半個風帆,船隻東搖西晃,似是想要破籠而出的猛獸。
船隻沿著狹長的水道緩緩移動,逐漸進入大海。
李景隆眼神中充滿了期待,這大船,猶如自己的孩子,其中的每一個部分,自己都瞭若指掌。
雖然這一艘福船算不得巨大,但依舊達到了一千料。
看著那首尾高翹、猶如城牆的船舷,李景隆便充滿了感嘆。
自己是國公,誰能想象的出來,自己竟然也學會了平接、搭接與榫接?
誰能想象自己會拿著錘子,敲打一個個參釘、吊釘?
誰又能想象,為了處理好船板之間的縫隙,自己也和船匠一起,拿著麻絲、竹茹、桐油灰等搗出的粘合物,一點點的填充?
呵呵,別說其他人,便是自己,也很難想象吧。
李景隆感覺自己變了,以前貪圖富貴榮華,貪圖享受,如今的自己,更想做點事出來。
造船雖然辛苦,但當看船逐漸成型,入海迎風時,所有的辛苦,都會蕩然無存。
“大哥,可以登船了。”
李增枝一臉汗水地走了過來,咧嘴笑道。
“好,副總
兵還沒回來嗎?”
李景隆走著問道。
李增枝微微搖頭,道:“還沒訊息,不過應該快了。”
李景隆點了點頭,剛想要登上船隻,參將王佐便匆匆跑了過來,喊道:“大將軍,副總兵急報。”
李景隆接過信,仔細看去,目光變得陰鬱起來,對李增枝沉聲道:“你來負責新船海試!”
“大哥,出什麼事了嗎?”
李增枝有些擔憂。
李景隆將信交給李增枝,道:“陳祖義在玩火!他竟敢遣用倭匪,想要吃掉水師船隊!”
“他竟有如此狼子野心?!”
李增枝驚訝不已,連忙看向情報。
最近一些時日,海匪很少會進入廣州沿海,過於異常的安靜,讓李景隆等人感到不安。
海匪來,打便是了,簡單。
如果海匪打累了,回家打打魚,曬曬太陽,休息三五天也可以理解。
誰還沒有個休息日?
只是海匪一個月都沒任何動靜,這就有點詭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