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八十二章 中央錢莊的原始積累

第八十二章 中央錢莊的原始積累 (第1/2頁)

推薦閱讀: 演武令 與你為將

朱允炆從屏風後走出來的時候,馬恩慧正站在箱子旁,手裡捧著五錠銀子,眼睛微微眯著,時不時散發著憧憬的光。

“皇后……”

朱允炆輕輕喊了一聲。

馬恩慧側身看去,笑盈盈地說道:“皇上你看,這裡有九千八百兩銀子,加上醫用紗布的初款三千兩,便已有一萬兩千八百兩的結餘,中央錢莊總算是有壓箱底的錢兩了。”

朱允炆看著將銀兩放回箱子的馬恩慧,知她雖是個小財迷,但財迷並非為一己之私的貪婪,而是希望憑自己的努力,讓後宮收支獨立,不再耗費國帑。

慕容景兒是一個聰明人,知道後宮的主人是誰。

文工團營收,若只是蠅頭小利,留下應付日常用度沒什麼問題。但現在營收過大,大到了燙手的地步,所以,慕容景兒便主動將所有營收上交皇后處置。

馬恩慧對於慕容景兒很滿意,留下七成,剩餘三成讓慕容景兒帶了回去。

“只有一萬多兩,可無法支撐起中央錢莊。前段時日,遼王、珉王便談起了鈔賤銀銅貴的問題,寶鈔之法,出了大問題,朕需要中央錢莊擁有更多的錢財,才可以改制貨幣。”

朱允炆蓋上了箱子,輕聲地對馬恩慧說道。

馬恩慧喚來太監將銀子抬去隔壁臨時庫房,對朱允炆說道:“臣妾也知鈔賤銀貴,還聽聞坊間銅更貴呢,往日裡,一兩銀子可兌一千文銅錢,可如今,只能兌八百、七百,也不知是哪裡出了問題。”

朱允炆輕輕一笑,說道:“物以稀為貴,銅少了,自然就值錢了。”

在華夏文化中,銅是一種十分特別的存在。

古人認為,銅的顏色意味著尊貴,就以古代祭祀所用的鼎器來看,最尊貴的並非是玉器,也非金器,而是銅器。

兩漢之前,甚至追溯商周,很多典籍中出現的“金”,實際上指的是“銅”。

《尚書》記載:殷人屢遷,前八後五。

意思便是商朝前期遷都八次,後期遷都五次,也就是隔著幾十年搬一次家,具體原因不好說,反正不是七十年產權到期的緣故。

很多史學家認為,殷商遷都頻繁,一是為了規避水患,二是王位紛爭,三是遊牧遊弄。但也有一部分史學家認為,殷商遷都最大原因,是為了尋找青銅礦源。

燦爛的青銅文化,便是以銅礦為支撐的。

銅礦少,有價值,作為法定貨幣是合適的。畢竟這東西一般人去鐵匠鋪也打不出來,仿造不了。

唐代的銅礦不多,主要在宣州義安,永興兩縣,隴右,江西南道等地。

宋代銅礦主要分佈在江西、湖南、廣東三省,出現了四大膽銅場,即韶州岑水場、潭州永興場、信州鉛山場、饒州興利場。

可到了元代,銅礦便減少了很多。

元代嘛,紙幣橫行,什麼金銀銅,靠邊站,隨便挖一點,供朝廷貴族打個酒杯就夠了。

朱元璋從元朝手中接過爛攤子之後,銅場僅江西德興、鉛山二處。以錢法搞經濟,銅根本不夠,後來弄鈔法,也搞不好,於是形成了鈔法、錢法並行的局面。

到了朱允炆時期,大明對銅的需求量更大,而銅的產量卻跟不上,自然而然,銀與銅的兌換比例便會失衡。

朱允炆攤開大明山河輿圖,目光看向江西饒州府。

後世在這裡可是打造了一個超級銅礦基地,“六礦兩廠”,銅礦之豐富,冠絕全國。如果自己提前安排人去東鄉、永平挖一點銅礦用用,擴大下德興開礦規模,應該不會有人說啥吧。

畢竟大家都是華夏子孫,一脈相承……

除了江西有豐富銅礦,還有云南、甘肅、安徽等地。

雲南現在很不太平,大象太多,象牙又不值錢,不服管的人也多,開礦還是再等等吧。

最新小說: 紈絝小侯爺 三國之霸楚大業 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誰接頭 大唐:開局擺地攤賣面膜 明末梟臣 非正常三國 燕鳴初啼 貪財不好 揚鋒漢起 西北三義士 穿越後撩完天師惹王爺 第一昏君 大秦:說書雪中,始皇給我打賞 爭霸:開局召喚許褚 皇后今日侍寢嗎 我爹是袁術?可我想當曹賊 娘娘拉仇恨的姿勢帥爆了 鵲踏枝 人在大唐,浪到飛起 燕不棄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