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丟了軍權,而且在他卸任“大司馬”後,軍方果然受到了一定程度清洗——一些劣跡斑斑的軍官被殺、被囚,一些重要崗位的軍官被調職。
但清洗的力度並不大,畢竟要顧慮夏其烈做出過激反應。
小規模的清洗其實不可能完全消除夏其烈在這支軍隊裡打下的烙印。
畢竟,是他帶著這支軍隊,為新王朝定鼎。
而對於夏其烈而言,帶兵打仗本就不是他喜歡做的事情。
他的初衷,也是要建立一個更美好的楚國,是要在民生、政治方面下功夫。
夏其烈一面與其他的權貴繼續鬥爭、攬權,一方面與逐漸長大的新皇帝對抗,扶持自己的勢力。
並且透過試點的方式,開始嘗試他的一些政治改革主張——之所以用試點的方式,也是父親教他的,不要好打喜功,在政治治理方面要摸著石頭過河,並在實施的過程中總結經驗教訓,透過實踐調整方略,結合每個地區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措施,切不可盲目相信有一種“萬能藥”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
小心翼翼的夏其烈,沒有觸及到政治對手們、既得利益者們的底線,穩步推進著他的政治改革主張,慢慢地,構建起一個理想國。
他一點也不急。
作為仙道修士,他已經凝罡。
他的天賦出眾,未來必然可以繼續進步,成為神通修士,甚至金丹也不是可望不可即。
他的壽命,註定悠長,不需要心急。
哪怕是政治對手,在沒有觸及他底線的時候,也無需急著剷除,等待對方老死就好。
夏其烈不疾不徐地成長著,慢慢實現著自己的政治抱負。
然而不久前,夏其烈意識到,如果他繼續當任令尹,繼續當任這個百官之首,雖然大權在握,但是後面會有更多的麻煩。
一方面,身在這個位置上,他也相當於將所有政見不同者的火力集中到了自己身上,很是惹人嫉恨,畢竟權力太大,位置太重要,幾乎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而現在,皇帝逐漸長大,開始扶植親信,皇帝這種生物,永遠是一種權力生物。
他繼續佔著“令尹”的位置,只會逼著這位皇帝不斷地與自己圍繞著權力做鬥爭,讓皇帝對他的敵視不斷加重。
尤其是,皇帝也得知當年三皇子的死與夏其烈脫不開干係,對夏其烈其實始終有著警惕和排斥。
《諸界第一因》
夏其烈想要緩和與皇帝的關係,否則後面很多工作都不好開展。
另一方面,因為他的關係,“令尹”這一職相當於“相”的職位,職權範圍在不斷擴大。
如果以後他不做令尹了,比如,他去做……那麼新的令尹手中的權力會過大,難以制約。
所以,退一步,海闊天空吧?
夏其烈做出了決定,果斷選擇了辭去令尹一職。
皇帝非常高興,封他為攝政王,作為政治交換。
名義上好聽,但實際權力小得多。
但夏其烈實質上也不虧,他雖然沒在令尹的位置上,但他推動的一系列改革舉措並沒有廢棄,因為在很多關鍵的位置上,都是他扶上去的人,這些人現在依然會聽他的遙控。
他只是沒有站在百官之首,但實際上,依然能一呼百應。
丟了面子,得了裡子,還不那麼被人嫉恨,與皇帝的關係也緩和了許多。
得失之間,有時候並非那麼涇渭分明。
對了,辭去令尹之職、成為攝政王之後,還有一樁優點:夏其烈的空閒時間更多了,畢竟每日沒有那麼多政務要處理。
他能有更多的時間去陪伴親人,享受天倫之樂,也可以去發展一些私人的興趣愛好。
至於修行……說來也怪,自從父親失蹤後,他再也沒有好好修行過,一次都沒閉關過,但修為就是一日千里,凝罡煉煞也十分順利。
或許是因為某種特別的天賦?
夏其烈也不清楚。
這一日,夏其烈處理完正事,離開攝政王府,信步來到夏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