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這些日子,走訪的許多門派,似乎都不是道門的路數。
更加沒遇到過佛門修士。
而他在楚國時,世俗界也沒有佛門道門。
或許此方世界,不存在佛門道門?
可為什麼《長春功》的遣詞造句裡,又處處透著類似於道門的風格呢。
真是奇怪。
想著這些亂七八糟的念頭,時間過得飛快。
過一會兒,夏詠初邁出水池,少女們為他擦乾身體,要給他換一聲衣服。
“不用。”
夏詠初搖頭拒絕,將自己的衣服丟入水池中,施展功能性法術“清潔術”輕鬆洗淨,然後用法力控制溫度變化,將之迅速烘乾,重新穿上。
走出“澡堂”,一個雜役弟子在門口彎腰,恭敬地行禮:“韓前輩,孟長老請您去聽風閣品茗。”
如果是凡人,會稱呼修行者為“仙師”“仙長”。
但這個雜役弟子也是修行者,只不過天賦較差,修行速度較慢,至今仍未完成築基,所以稱呼夏詠初“前輩”。
“帶路。”
走在路上,夏詠初隨口問了些月隱宗的資訊。
當然,不涉機密。
此前在來月隱宗的途中,孟襄子就說過一些:月隱宗的掌門是一位半步神通境的修士;除此之外,包括孟襄子在內,共有1名溫養境、3名罡煞境的修士。
再往下,還有數十名練氣境的弟子和雜役弟子。
人數很是寒磣,與那些大派沒法比。
不過在孟襄子口中,月隱宗也算是三流宗門裡比較拔尖的了。
有金丹真人坐鎮的宗門,即為一流宗門,全天下共14家;
有神通境高人的宗門,為二流宗門;
而月隱宗有個半步神通境的掌門,所以算是三流裡的拔尖。
夏詠初不知道這種演算法有沒有道理。
就算是胡謅,他也只會鼓掌叫好。
畢竟他是來收穫機緣的,不是來樹敵的。
那雜役弟子似乎沒什麼機心,有問必答。
夏詠初將他的回答與孟襄子之前所說的一些話互相印證,倒是沒發現什麼破綻。
山谷裡的池塘和小湖泊都十分明澈。
那些花草樹木,看似是自然生長,實則都經過雜役弟子精心的修剪。
有年輕的修士,在樹下舞劍。
有修士看著清澄的湖面,狀若沉思。
這雜役弟子一路給夏詠初介紹各處房舍的用途,來到一個獨立的小院前,他彎腰示意:“這就是聽風閣,門中師長們經常在此聚會,談玄論道。聽風閣的二樓,藏有門中許多貴重之物。韓前輩,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