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州鎮可以說是大明九邊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邊鎮。
因為這裡距離大明京城只有兩百餘里,一旦薊州鎮失守,大明京城便要面對敵人的兵鋒。
歷史上,薊州鎮簡直就如同篩子一般,建奴都不知道從這裡入寇了多少回。
很多人都說這是袁崇煥的責任,這個著實有點冤枉袁崇煥了。
不管他能力如何,也不管他幹了些什麼, 建奴從薊州鎮入寇京城跟他真沒多大關係。
如果硬要說跟他有關係,那也就建奴第一次入寇薊州鎮跟他有點關係。
因為建奴第一次入寇薊州鎮之後,他便被千刀萬剮了,後面建奴五次從薊州鎮入寇跟他真扯不上什麼關係了。
這也從側面證明,以此為藉口將他千刀萬剮著實有點荒唐。
他都被千刀萬剮了,人家建奴還不斷從薊州鎮入寇, 這能怪他嗎?
而且,第一次入寇的前車之鑑就擺在那裡,薊州鎮都守不住, 怪誰呢?
後面五次建奴入寇也沒有誰因此而被千刀萬剮啊!
當然,這都是歷史了,現在,建奴是不可能透過薊州鎮入寇京城了,相反,現在是大明從薊州鎮發兵遠征塞外。
薊州城北門的城門樓上,泰昌看著北面的莽莽群山,不由微微嘆息一聲。
這不好好的嗎,皇上怎麼突然間嘆起氣來了。
孫承宗見狀,連忙小心的問道:“皇上,怎麼了?”
唉,你是不知道歷史上這裡發生了什麼啊。
泰昌微微搖頭道:“沒什麼,朕只是感嘆想要守住九邊重鎮不容易。”
誰說不是呢。
九邊重鎮從遼東一直延綿到西域,足有上萬裡,而塞外遊牧部落又是騎兵為主,來去如風, 這麼長的防線想要守住太不容易了。
孫承宗也忍不住跟著感嘆道:“是啊,所以,微臣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消滅建奴,除了這隱患,這樣一來,大明九邊就安全多了。”
你這志向有點小了。
泰昌突然問道:“稚繩,你說建奴加上蒙元諸部有沒有三百萬人口?”
皇上這是想幹嘛?
孫承宗小心的道:“建奴現在的人口應該不到五十萬了,蒙元諸部的話,要看怎麼算,如果光算漠南,恐怕還不到兩百萬,如果連帶漠北乃至瀚海都算上,那恐怕三百萬都不止。”
三百萬都不止?
很好!
泰昌微微點頭道:“那這次我們連帶蒙元諸部全部消滅乾淨,先清空漠南、漠北和瀚海,然後再從九邊慢慢遷徙人口過去,這樣一來,大明九邊就不需要鎮守了,因為塞外也全是我們的人了。”
我的天,皇上這也太狠了吧?
孫承宗還以為泰昌在沒有辦法剿滅建奴和蒙元騎兵的情況下,準備來招狠的,把人家老幼婦孺全乾光!
這麼搞, 的確能消滅建奴和蒙元諸部,因為沒了老幼婦孺人家就沒法繁衍生息了啊。
問題,這麼搞太狠了,歷朝歷代,還沒有哪個皇帝這麼搞過呢。
他仔細想了想,還是小心的勸道:“皇上,這麼做恐怕會背上千古罵名啊,不如,我們再想想其他辦法吧?”
什麼千古罵名?
你不會以為朕想把這些人全乾光吧!
泰昌看了看城外平地上的營帳,隨即搖頭苦笑道:“稚繩,你誤會了,朕是想給你個驚喜,所以,沒有事先跟你說,大帳搭好了,走吧,我們去帳中商議。”
驚喜?
什麼驚喜?
孫承宗滿頭霧水的跟著泰昌來到大帳之中。
這大帳是工部為泰昌專門製作的行軍大帳,裡面的空間足有兩百多平,各種設施也相當的齊備,甚至就連寬達丈許長達好幾丈的會議桌都有。
以前行軍打仗的時候是不可能帶著這麼大的帳篷的,至於桌椅那也只能帶幾尺大小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