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結束,程嘉爍位列理榜一甲第一,成為第一位理科狀元。
理科榜眼還是徐光啟的弟子陳子龍,探花則是畢懋康的弟子張繼孟。
這兩人的本事那都沒話說,而且他們都是還未曾金榜題名便已為大明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陳子龍是在天涯海角為大明種植橡膠樹,忍受著酷暑為大明栽培最重要的戰略物資。
張繼孟則是在武備城研製機床,火槍廠和鑄炮廠很多機床都是他帶著人做出來的,火槍和火炮的生產效率也因此而提高不少。
至於文科狀元,就是歷史上曾被魏忠賢坑下去的貢元劉若宰。
這次沒人坑他,所以他順利的當上了文科狀元郎。
文科的榜眼和探花還都是歷史上比較有名的人物。
榜眼就是歷史上孤守揚州城的弘光朝督師大學士史可法。
探花則是歷史上曾任仕崇禎、弘光、隆武、永曆四朝,為大明而鞠躬盡瘁的永曆朝兵部尚書內閣大學士呂大器。
這呂大器沒什麼好說的,那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死都在為大明操勞。
史可法在後世就頗有爭議了。
後世讚揚史可法氣節的有之,但罵他的人也不少。
那些罵史可法的人理由是相當的奇葩,就是罵他不該死守揚州,結果害死了一城人!
不得不說,有些人真的很奇葩。
投降的他們就不罵嗎?
投降的他們照罵!
反正他們是投降的也罵,不投降的也罵,殺人的他們不罵卻逮著守城的往死裡罵!
好像別人的是非功過全憑他們一張嘴,他們是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泰昌當然不會在乎這種人的奇葩言論,他看中的就是史可法和呂大器的氣節,起碼,這兩人任何情況下都不會背叛大明,這就夠了。
這次兩榜取士可不少,足足有一千五百多人,他又準備怎麼用這些人呢。
殿試之後,他又將一眾朝廷重臣召至文華殿議事堂商議起來。
他看了看盡顯疲態的眾臣,不由感嘆道:“這次辛苦大家了,如此短的時間內閱卷二十餘萬份,你們著實不容易,朕是看著那堆積如山的試卷都頭疼。”
誰說不是呢。
畢懋康、王徵、孫元化和宋應星他們還要好點,就忙活了一天。
徐光啟、鄒維璉和文震孟等人可是足足忙活了將近一個月,那堆積如山的試卷簡直看得他們頭疼欲裂。
這下好了,會試和殿試都結束了,他們終於可以輕輕鬆鬆的坐班了。
眾人回想起那堆積如山的試卷,都忍不住露出一絲心有餘悸的表情。
他們是真看吐了。
泰昌見狀,不由微微笑道:“你們放心,下次就不會這樣了,這一次文理榜可是取了一千五百多人,下次我們就有足夠的人手了。”
吏部尚書王象春聞言,不由小心的問道:“皇上,這一千五百多人怎麼安排差事啊?除了理科狀元程嘉爍,這會兒其他新科進士都在等著吏部任免呢。”
泰昌微微點頭道:“嗯,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商議的事情。”
眾臣聞言,不由露出一絲如釋重負的表情。
還好,皇上今天總算是正常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