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試就快結束了,又要到恐怖的閱卷環節了。
徐光啟和鄒維璉是想起那堆積如山的試卷就心裡發毛,二十萬餘份試卷啊,上次真是把他們看得腦殼都快裂開了。
這一次就連畢懋康都有點心裡發毛了。
因為這次參加理科考試的人多了幾倍啊,雖說前兩場那些試卷他們無需細看,那也得看看啊,一眼都不看那是不可能的。
這一次理科的試卷也是十多萬份啊, 而且理科進士本就不多,大多還都在外面忙活,不在京城。
這會兒在京城的理科進士恐怕總共還不到百人,而且還有大半忙得脫不開身,如果就靠四五十個人來閱這十多萬份試卷,那還不把人看得頭疼欲裂啊!
明遠樓裡, 泰昌還是饒有興致的舉著望遠鏡在那觀察考生的表現, 徐光啟、畢懋康和鄒維璉卻是在那裡用眼神相互慫恿著,好像要把個人拱出來一般。
最終,還是徐光啟被拱出來了。
他無奈的搖了搖頭,隨即小心的道:“皇上,微臣有事啟奏。”
我們什麼關係啊?
這裡也就我們幾個老熟人吧?
你還跟朕說有事啟奏?
泰昌不由轉過頭來,莫名其妙的道:“怎麼了,什麼事啊,這麼陰陽怪氣的?”
呃,我這不叫陰陽怪氣吧?
徐光啟尷尬的道:“皇上,您不是說科舉要根據需要發展嗎,微臣覺著,這閱卷也需要發展發展了,要不然,恐怕以後京城的官員一聽到要來貢院看會試的卷子都會嚇出病來。”
好吧,這的確是個問題。
京城的官員本就只有這麼多,而且京城六部衙門裡還佔了一大半。
不對,這會兒應該說八部衙門了。
八部衙門各個司局裡面那都是一堆的官員,問題他們還都忙得很, 根本抽不出時間來閱卷。
至於其他衙門, 那也不是什麼事都沒有,除了像翰林院和國子監這種以研學為主的衙門,其他衙門也都要負責一攤子事,他們能抽出那麼兩三成的官員來閱卷就算是不錯了。
也就是說,京城官員雖然上千,除去八部衙門那一大半,再去掉七八成,那就剩下一兩百官員能來閱卷了。
一兩百官員要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看完三十多萬份試卷,那著實讓人想起了就怕。
這些試卷可不是看一眼就算完事了,你還得琢磨人家寫得怎麼樣,又如何評判,是不是能推薦給主考官錄為貢士等等。
這些還都得擔責任,一旦出了什麼問題,那罷官削籍都是輕的了,抓起來吃牢飯都正常,拖出去砍了都有可能。
總之,科舉閱卷的壓力那真不是一般的大。
這麼大的壓力下看這麼多的試卷,不看得神經錯亂就算是不錯了。
這個泰昌也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