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時間一晃而過,碩大的新長安城竟然真的建好了!
這會兒城裡的各大工廠都開始招人了,附近州府的年輕男女那是蜂擁而至,只想能進去幹活。
不過,這個時候,泰昌卻不在新長安城了。
因為五艘大型漁船也造好了,他得跟去看看效果,同時看看漁獲。
大明西洋商號這三個月也沒閒著,他們直接借了十餘艘狼牙戰船在東瀛周邊海域一頓探測,海流的規模他們也大致摸到一點了。
這會兒東瀛周邊最大的海流在九州島北面的平戶藩到本州西面的長州藩附近海域。
而五艘大型漁船也已經開到這塊來了。
新唐國府以北,壹岐島和對馬島中間。
五艘如同樓船炮艦般的大型漁船正排成一排向東北方向緩緩駛去,神盾艦就跟在他們後面,十餘艘狼牙戰船則在四周遊弋護衛。
此時,漁船甲板上的蒸汽機已經開始工作了,兩個巨大的軲轆正在緩緩轉動,那手指粗的魚線也正在慢慢往下放。
每根魚線的兩邊都有兩個漁民,他們都在熟練的往那一連串的魚鉤上掛魚餌。
這些漁民可就不是東瀛的漁民了。
他們都是從大明沿海招過來的漁民。
畢竟,這壟斷海洋資源可是暴利,這活計可不能讓東瀛人學了去。
還有蒸汽機也不能讓東瀛人近距離接觸,這東西更要保密。
所以,大型漁船上的漁民都是從大明沿海招過來的,而且開的工錢還都比較高。
這樣也能增加沿海漁民的收入,改善他們的生活。
反正大明沿海的漁民多的是,以後就算造再多大型漁船也不怕招不到人。
這些都是早已經規劃好了的。
現在就看漁獲夠不夠多了。
這會兒他們可不是隨便釣個幾十條,撈個幾百斤或者幾千斤便行了,這一天每條漁船最少得捕撈幾十萬斤漁獲才行!
要不然東瀛海域四五十條大型漁船都不夠。
那麼,這些漁船一天能不能捕撈到幾十萬斤的漁獲呢?
說實話,泰昌心裡也沒底。
他正用望遠鏡緊緊的盯著前面的漁船呢。
這會兒大明的技術水平和加工水平真是沒話說了,不說那蒸汽機帶動的軲轆,光是那魚線滑下去的滑槽就做得相當好。
整個滑槽都是用銅板捲成的,表面那是光滑無比,魚線直接就可以透過滑槽滑到水底,不用擔心會掛水輪上,也不用擔心上魚的時候魚線會被魚拽得到處亂晃。
不過,泰昌當初打算利用魚線來釣魚的想法貌似有點離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