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藩藩主,出雲國國主堀尾忠晴陣亡。
加賀藩藩主,幕府總大將前田利常自裁。
德川幕府大軍大敗,幾近全軍覆沒。
這個一點都沒有誇張。
堀尾忠晴的確死了,前田利常的確自裁了。
德川幕府大軍除了投降的十餘萬人馬,其他的幾乎都陣亡了!
當然,戰鬥並沒有想象中的慘烈,除了幕府大軍第二次和第三次進攻安濃郡的時候真正跟神機營大戰了兩場,其他戰鬥基本都是一面倒的碾壓。
大明這邊神機營精銳和神武營鐵騎殲敵數量雖然比較恐怖,本身傷亡並不是很大。
其中神機營精銳也就傷亡萬餘,真正陣亡的也就千許。
神武營鐵騎傷亡更少,真正陣亡的更是沒幾個。
不過,東瀛幕府四十萬大軍的確差不多全軍覆沒了,活著逃回去的估計沒幾個。
東瀛滅亡好像只是時間問題了,神機營和神武營大軍在陸上已然無人能擋,東洋水師和北洋水師在海上更是早已沒了對手。
泰昌貌似只需繼續高歌猛進便能一舉滅了東瀛。
但是,他並沒有這麼做。
拿下出雲國之後,他便停那裡沒動了。
因為他缺人,相當的缺人,準確的說是缺駐守地方的人馬和看管俘虜的人馬。
這裡可是東瀛,倭寇聚居之地。
這種地方肯定不是打下來就完事了。
如果打下來之後你敢不派人駐守,估計大軍剛一走人家就要反了。
還有那些俘虜,如果沒有足夠的人馬看守,別說讓他們幹活了,他們不反過來把你給幹了就算是不錯了。
所以,這會兒不光是前方要有人攻城略地,後方還得留人。
九州島總共才九個藩國,他就不得不召來上萬屯衛駐守,並留下五萬神機營步卒震懾地方,看管俘虜。
要不然,新唐王府便有可能大亂。
如果按這樣推算,東瀛六十六國拿下來之後最少需要四十萬大軍震懾地方,看管俘虜。
這個一點都沒有誇張,因為不留下足夠的人馬在新佔領的區域震懾,東瀛人或者說倭寇就不會老實。
特別像石見銀礦這樣的地方,他要不留下個幾萬人馬鎮守,那些被押去挖礦的俘虜不造反才怪。
他要真敢不管不顧率領神機營和神武營大軍一路往前衝,如果他真這麼顧頭不顧腚,那很有可能他剛率大軍衝前面去,後面剛拿下來的地盤就翻天了!
這個不用想,絕對的,倭寇要是這麼容易制服那就不叫倭寇了。
問題神機營和神武營總共也就四十萬大軍,他要全留下震懾地方,那又哪裡來的人馬去開疆擴土呢?
所以,他必須停下來,先擴軍或者說先調集大量屯衛過來駐守地方才行,要不然,神機營和神武營就脫不開身,不能繼續征戰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