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猛然間想起了,王恭廠莫名其妙的大爆炸,還有,建奴在歷史上入寇京畿時就如同進了自己的地盤一般,縱橫睥睨,熟悉的不行了。
很有可能,這些事都是建奴奸細所為啊!
其實,努爾哈赤對於遼東的滲透比他想象中的還要可怕,遼民之中大部分是忠於大明的沒錯,但投降建奴的也不少,甚至,其中還不乏文臣武將和大富大貴之家。
比如佟養性,此人被就是遼東有名的富商,家資鉅萬,富甲一方,努爾哈赤尚未一統建州女真諸部之前他就已經暗中投靠,跟人家合夥做生意,幫人家出售劫掠來的贓物,又幫人家購買糧食、生鐵等戰略物資。
可以說,建奴的崛起,他功不可沒,如果沒有他,建奴根本就弄不到什麼糧食、生鐵等戰略物資,也沒什麼錢擴張。
所以,努爾哈赤拿下瀋陽之後便將其封為二等總兵,並將三貝勒阿拜之女下嫁,而其弟佟養真的孫女佟佳氏更是成為順治的嬪妃,生下了康熙,使得佟家成了漢八旗的翹楚,地位甚至超越了很多滿八旗世家。
又比如撫順守將李永芳,此人不但率軍投降努爾哈赤,還利用自己在遼東的人脈關係為努爾哈赤刺探情報,策反明軍將領,甚至引建奴大軍進攻瀋陽和遼陽,為攻克瀋陽和遼陽,甚至拿下遼東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所以,努爾哈赤拿下瀋陽之後便將其封為三等總兵,並將七貝勒阿巴泰之女下嫁,其子李延齡更是官至順治朝兵部尚書、內閣大學士、閩浙總督。
還有遼東有名的官宦世家之後,范文程。
這傢伙更不得了,他曾祖父範銳乃是嘉靖朝兵部尚書,其十七世祖更是北宋名相范仲淹!
可以說,范家就是遼東最出名的書香門第,也是最有權勢的官宦世家。
他的能力那也是相當不凡,什麼進攻遼東之策,拿下蒙元諸部,出兵屬國朝鮮,繞道入寇大明京畿,策反明軍將領以為先鋒南下等等,皆是出自他的謀劃。
可以說,他就是努爾哈赤的軍師,皇太極的宰輔,順治朝的文臣之首!
這些人原本都是遼東的名門望族,他們的關係網之廣,簡直無法想象,所以,努爾哈赤安插在遼民中的奸細那是數不勝數。
如果將遼民遷徙到京畿地區,將遼東的匠戶安排進工部在京城內的各處工廠,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啊!
還好,泰昌聽了戚金的解釋之後立馬就警醒了。
這些遼民,絕對不能內遷!
既然如此,那孫承宗的建議就是最好的了,因為大淩河與大遼河之間的河道縱橫,土地肥沃,乃是遼東最為適合載種糧食的區域,如果能收復回來,養活兩百多萬遼民肯定是不成問題的,而建奴的奸細只要不混進城池堡壘之中,在那種地方也很難有什麼作為。
問題就是,這個時候實施堡壘推進之策,合適嗎?
泰昌又不恥下問道:“戚家軍,建奴此時氣勢正盛,而遼東邊軍新敗,正是士氣最為低落之時,此時我們實施堡壘推進,合適嗎?”
戚金聞言,不由微微嘆息道:“如果要說合適,那自然是不可能的,因為此時的遼東邊軍根本就不是建奴的對手。不過,一定要選個開戰時機的話,這會兒反而是最好的時機。因為建奴剛剛侵佔遼東幅員千餘里的土地,肯定要分散兵力去鎮壓地方,要不然,很有可能整個遼東就亂套了。如果等他們整飭好地方甚至招納更多的兵源之後我們再行堡壘推進之策,那肯定更費勁。”
這話的確有道理,如果說現在建奴的兵力是十萬,那麼,遼東那麼大的疆域,他們最少要分兵五萬以上去鎮壓地方,也就是說,他們現在能動用的兵力才五萬,要不然後方就會大亂。
如果等他們穩定了後方,甚至招納了五到十萬新軍,那可麻煩了,到時候人家最少能集結十多萬甚至二十萬大軍,那時候就不是大明堡壘推進了,而是他們大軍壓境!
泰昌又沉思了一陣,隨即微微點頭道:“嗯,看樣子只能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