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最後三十萬陸軍主力都完了,葡萄牙也復國了,費利佩四世卻什麼都不知道。
因為古德曼公爵正在竭力***,王忠和德西勞也派出密探在到處攔截,馬德里和外界的通訊基本被掐斷了。
費利佩四世這會兒還在等西班牙、荷蘭和法國聯合艦隊的訊息呢,如果按風帆輪船的速度來算,聯合艦隊這會兒沒回來也正常。
他壓根就不知道不但聯合艦隊完了,就連西班牙陸軍也所剩無幾了。
古德曼公爵還在那裡天天舉辦宴席和舞會粉飾太平,泰昌卻在召集人馬準備向馬德里進軍了。
里斯本南面的港口碼頭,數千艘武裝商船和狼牙戰船才啟程去美洲沒幾天一艘無畏艦、上百艘神盾艦和上百艘飛龍戰艦便從南面的直布羅陀海峽方向疾馳而來。
張元芳和鄭鴻逵終於率艦隊趕過來了,東非王國的上百萬人馬也早被他們拉到了巴倫西亞。
兩百餘萬大軍雲集,拿下馬德里只是時間的問題。
泰昌立馬召集文臣武將和歐陸各國投靠過來的重要人物開始商議接下來的大計。
這一次就連孔代親王、米紐伊特和布萊克都隨同張元芳一起過來了,歐陸西部五國的重要人物等於都已經到齊。
泰昌盯著地圖看了一陣,這才問道:「奧昆多,馬德里的城防如何?」
奧昆多不假思索道:「馬德里的城防原本還算是很堅固的,不過,那是相對於冷兵器來說的。
因為馬德里的城牆和高塔都是一百多年前修建的,那時候火槍和火炮還沒有開始盛行。
整個馬德里四周的城牆和高塔還是以防冷兵器為主的羅馬式城防體系修建的,上面本就沒修建什麼炮臺。
再加上馬德里位於內陸,敵人很難打過去,歷代哈布斯堡王朝的國王也沒有怎麼加固城防。
這會兒馬德里的城牆和高塔上也就百來個炮臺,兩三百門落後的火炮,守軍數量也不到五萬。
說實話,在西非王國和東非王國的大軍面前,這樣的城防簡直脆得跟紙一樣。」
泰昌聞言,不由一陣無語。
他真不知道哈布斯堡王朝的國王這一百多年都在幹什麼。
要知道,這一百多年可是西班牙最為強盛的時期,他們每年從殖民地掠奪的金銀那都是數以千萬兩計,各類礦產和資源那更是無法計算。
不管怎麼亂花錢,都城馬德里的城防總是要加固一下的吧?
後世可能有一個誤區,那就是歐陸古代沒有什麼城池。
其實,歐陸古代的城池很多很多,特別是從中世紀開始,歐陸各國都在瘋狂修建城池和堡壘,其中,有史料記載的就有一千三百多座,數量比大明帝國還多!
不過,歐陸中世紀修建的城池和堡壘跟大明的城池還不一樣。
他們的城牆基本上都不是幾丈寬乃至幾十丈寬的厚城牆,而是單體的薄城牆。
也就是類似於大明四合院的圍牆那種,厚度最多也就一尺左右,上面基本是不能站人的。
歐陸中世紀修建的城池和堡壘基本都是這種所謂羅馬式防禦體系,防禦的主體主要是城牆中間的圓形高塔,一般一座城池的城牆中間都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圓形高塔。
這種防禦體系在冷兵器時代那的確相當的不錯,因為高塔之間的距離都不會超過百步,不管從哪裡進攻那最少都會遭受兩個高塔上的弓箭乃至巨石和檑木的打擊。
至於中間的城牆,爬上去都沒落腳的地方,不摔死也要被弓箭射死。
所以,這種羅馬式防禦體系在歐陸中世紀相當盛行。
不過,火槍和火炮開始盛行
之後這種羅馬式防禦體系基本上就被淘汰了。
因為單薄的城牆根本就禁不住火炮的轟擊,一通炮彈砸下去,城牆便被砸垮了,到時候再四面八方把中間的高塔一圍,裡面的人不被打死也要餓死。
這會兒歐陸各國都是以修建多層稜堡為主了,就好比歷史上有名的熱蘭遮城堡和巴達維亞,那都是荷蘭人修建的多層稜堡式城池。
泰昌著實沒想到,馬德里的城防還是羅馬式防禦體系。
這種防禦體系在黑神軍數以萬計的火炮面前那真的脆得跟紙一樣。
看樣子馬德里根本就不用派多少人馬過去攻打,有卡黎尼奧手底下的三十餘萬人馬都夠了。
不過,他也不能讓卡黎尼奧磨磨唧唧慢慢去打。
因為拿下葡萄牙和西班牙本就沒什麼難度,後面的法國和英國才是東線最難啃的硬骨頭,他還得留下充足的時間去攻打法國和英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