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陵其實有很多處,中都鳳陽的英陵,南都金陵的孝陵,興都鍾祥的顯陵那都叫皇陵。
不過,大明皇陵最多的地方還是位於燕山南麓的天壽山,這裡足有十座皇陵。
這天並不是什麼重大的節日,泰昌也不是來拜謁皇陵的,不過,他來都來了,不到皇陵瞻仰一下實在說不過去。
沒辦法,他只能帶著一眾朝廷重臣在天壽山轉了一圈,親自燒了些錢紙香燭,看望了一下列祖列宗。
說實話,這皇陵的規模是真的大,光是神路就長達十多里,每位皇帝的陵寢那更是樓臺高聳,殿堂處處,壯觀無比。
那青石大道,漢白玉凋塑,蒼松翠柏等等更是遍佈整個皇陵區域,就這,還只是地面以上的區域,下面的地宮規模更大。
這些皇陵加起來怕是比皇城都要大,建起來也不知道花了多少銀子。
泰昌默不作聲的帶著一眾朝廷重臣在皇陵區域轉了兩個多時辰,這才帶著眾人回到皇陵車站,坐上專列,往大明忠烈的埋骨之處趕去。
這會兒有了火車就方便多了,從京城到皇陵將近百里的距離他們總共也就花費了不到一個時辰時間。
而從皇陵到大明忠烈埋骨之處將近三十里的距離他們總共才花了不到半個時辰。
泰昌一下火車就開始認真起來。
他看了看簡陋的站臺,立馬皺眉道:“這邊怎麼連個車站大堂都沒有,將士們的家捲來拜祭的時候在那裡休息?
清明時節那可基本上是細雨紛紛,這連個車站大堂都沒有,不是讓將士們的家卷淋雨嗎?”
畢懋康連忙解釋道:“皇上,這會兒正是大搞建設的時候,運過來的材料太多了,如果修建車站大堂,那建築材料不但沒地方擺放,搬運起來也不方便。
所以,微臣想把這軍都山一塊建得差不多之後再修建車站大堂。“
泰昌看了看四周堆積如山的石料、木材和鋼筋水泥等建築材料,這才微微點頭道:“嗯,是朕錯怪你了,這會兒的確不適宜修建車站大堂。
不過,等軍都山這塊陵園修建好以後一定要建一個大點的車站大堂,山裡埋葬了多少將士和公侯勳貴,這大堂就得能容納多少家卷。”
呃,這車站大堂得建多大?
行吧,您皇上,您說了算。
畢懋康連忙拱手道:“微臣明白。”
泰昌微微點了點頭,這才帶著眾人往陵園走去。
這邊的路面倒是看上去比皇陵那邊要漂亮多了。
因為這會兒有水泥,完全可以把路基填平,而且路面都是用的機器加工好的大理石,不但整齊劃一,還有精緻的花紋,寬達十餘丈的路面看上去著實壯觀無比。
沒過多久,眾人便順著大理石修建的大道來到了山谷的入口處。
這裡就更壯觀了,一塊將近兩丈高的巨石就挺立在入口處的旁邊,上面刻著“軍都山陵園”五個鮮紅的大字。
旁邊還有一列小字落款,大明內閣首輔徐光啟敬提。
緊接著,便是一個三丈多高的牌樓挺立在路口的中間。
橫批是:大明忠烈。
左邊是:流芳百世。
右邊是:名垂千古。
落款是:大明內閣次輔工部尚書畢懋康敬提。
泰昌見狀,不由點頭讚賞道:“嗯,不錯,子先、孟侯,這大明忠烈埋骨之所就得有這氣派。”
牌樓過去就是神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