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大明本土變化之大可謂翻天覆地。
年節過去沒多久,泰昌便投下去幾億兩銀子,來了個史無前例的大采購。
原本慢慢變得富庶的大明被這幾億兩一刺激,那就跟打了雞血一般,各行各業一片欣欣向榮,整個大明都掀起了一輪發展狂潮。
緊接著,戶部便通告兩京十三省,讓報了名去西伯行省的分批准備,一場史無前例的大遷徙又要開始了。
那些收入本來處於最底層的農戶頓時欣喜若狂。
他們本來就沒有多少錢也沒有多少地,要不然也不會這麼積極。
畢竟,故土難離,更何況去的還是西伯行省那種苦寒之地。
有錢有地的大戶人家那基本就不會考慮遷徙,他們在家鄉過得好好的,為什麼要去西伯行省受罪?
家裡田地比較多,日子本就過的不錯的農戶那也會猶豫一下,要不要去搏一把。
結果,他們一猶豫,名額就被那些收入處在最底層的農戶給搶光了。
每人一百畝地或者一千畝草原,還送牛羊馬匹,送房子,送日常用品,送糧食,這種好事本來就沒有多少錢也沒有多少地的農戶自然是搶著去。
西伯行省是苦寒之地怎麼了?
一家五口那就是五百畝地或者五千畝草原啊!
他們哪怕就種地,就種一季,那也是上千石的收益。
哪怕糧食賣得再便宜,一年賺個兩百多兩總不成問題。
更何況,他們還可以養雞養豬,養得多了,收益更大。
原本他們還在暗自焦急呢,因為他們報了名都大半年了,朝廷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
這下好了,朝廷終於組織他們準備大遷徙了。
當然,一年把兩千萬人全部遷徙過去那是不可能的。
這兩千萬人最少也要兩年才能遷徙完。
泰昌之所以沒在年前就開始組織遷徙,那是因為這些農戶報完名就快要到冰封期了。
他把人遷徙過去也只能讓人家窩家裡睡半年大覺,糧食根本就種不了。
而且,年前西伯行省修建出來的聚居點基本都分給東南營的家捲了,人家遷徙過去連住的地方都沒有,那還不是遷過去多少凍死多少!
這會兒就不一樣了。
因為各地訂購的材料正在瘋狂往阿爾泰城和京城彙集,他甚至還命人在阿爾泰山通道兩側各建了座衛城和幾個聚居點試了試。
結果,一座衛城,刨去挖地基的時間,一萬人馬也只需要一個月便能建好。
至於聚居點,那更快,一千人半個月左右就建好了。
這個一點都不誇張,因為材料都是現成的,地基可以用機器來挖,而且建的都是丈許高的平房,沒有樓房,建起來自然快得嚇人。
這建房子的速度是夠快了,材料也會源源不斷的送過來,問題就是,建房子的人嚴重不足。
哪怕聚居點半個月左右就能建好,一千人一個月最多也就能修建兩千人的住宅。
而這會兒他能調去給遷移農戶修建聚居點的貌似也就三十萬東南營將士,就算是東南營將士的家卷他都不能徵調了。
因為人家也要種地啊,也要養牛養羊養馬啊。
如果老是調來建房子,人家吃什麼?
大明朝廷就算再有錢也不能養幾百萬人乃至上千萬人幾年時間啊,那需要的糧食和肉食可是天量的。
泰昌正為這個問題而頭疼呢,他期盼已久的農部侍郎陳子龍終於來了。
君臣相見,那又是高興的不行了。
泰昌親切的問了問陳子龍的近況,這才鄭重道:“懋中,怎麼樣,農部可曾試驗出適合在西伯行省栽種的農作物?”
陳子龍連忙詳細介紹道:“皇上,我們農部分別在遼東和奴兒干都司試驗了一番,結果發現,高寒地區適合種植的農作物並不是很多。
西伯行省這麼冷的地方,好心也就適合種植小麥和土豆。
至於瓜果蔬菜,我們也在遼東搭建了很多溫室嘗試了一下,基本上,只要溫室能保持合適的溫度,種什麼瓜果蔬菜都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