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梓都把半自動步槍給研製出來了,貢士榜也終於貼出來了。
這一界取士足有三千多!
一時之間,整個京城都轟動了,所有學子都激動的不行了。
三千多啊,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要知道,泰昌朝以前的科舉也就五六千人參加,最多的時候也就取士三百多。
這一次,取士數量足足比以往暴增了十倍,所有學子怎能不歡欣鼓舞。
這天一大早,卯時還未至,貢院前面放榜的地方早已被圍得水洩不通,來遲了的,那都只能回去等著人來報喜了。
沒辦法,三千多個名字啊,哪怕文理科各半,一大堆人最少也要把一千五六百個名字仔細看上幾遍。
再說了,好不容易擠佔了位置,很少會有人只看文科的榜單又或者只看理科的榜單。
畢竟,大家都有親友、同門、同鄉什麼的,就算不是自己所考的文科又或者理科,那也得好好看看,萬一看到個熟人還可以好好去恭賀一番,結個人緣不是。
卯時整,榜單準時放出。
這一屆的理科會元不用問,那就是杭州府的戴梓,第二名還就是內閣次輔畢懋康的兒子畢登科。
當然,這並不是什麼考官作弊,硬把人抬上去的,也不是泰昌事先給自己的參謀將軍透漏了題目。
這次的考題還就是畢登科最為熟悉的科目。
畢竟他家學淵源,他爹畢懋康就是有名的武器專家,而且,這幾年他隨泰昌東征西討也把大明所有武器裝備的效能都瞭解了個透徹。
他不但對火槍熟,對火炮,對戰艦,乃至對步兵戰車都相當的熟悉。
如果純論現有的武器裝備,這屆考生就沒人是他的對手。
要不是出了戴梓這個奇才,這屆的理科會元和狀元估計就是他了。
沒辦法,戴梓太狠,竟然把半自動步槍都研製出來了,他也只能屈居第二了。
至於理科第三,泰昌都沒聽說過,而且人家也只是對武器裝備相當的熟悉,並沒有什麼太好的改進建議,所以,泰昌也沒怎麼去了解。
理科這前三名貌似在所以參與會試學子中還沒多大名氣,大家看到這三人佔據榜單前三之後貌似還有點不服氣。
文科就不一樣了,前三名就沒人不服氣。
因為這三人在歷史上那都是大大有名的海內鴻儒,泰昌甚至都聽過他們的名字。
那麼這三個到底什麼人呢?
第一名,崑山顧炎武。
第二名,衡陽王夫之。
第三名,餘姚黃羲之。
這三人在歷史上的名氣那是真的相當大,論學識,明末清初沒幾個人能跟他們相比。
只可惜,明朝亡了。
他們這些拒不事清乃至失志抗清的明遺民結局都相當的淒涼。
沒辦法,歷史上,明末清初生不逢時的人實在太多,他們空有一身本事也只能悲劇收場。
當然,這會兒就不一樣了。
大明正逢盛世,正是他們的用武之地。
每次會試結束,那都有人歡喜有人愁。
榜上有名的,那自然是揚眉吐氣乃至欣喜若狂。
榜上無名的,那就只能唉聲嘆息又或下次繼續努力了。
還好,這會兒就算不能金榜題名,想要當個官謀個差事還是很容易的。
現在大明到處都需要人,舉人也相當的吃香。
而且,當舉人的步入仕途也不是一點前途都沒有,只要辦事得力,升六品乃至五品都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