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信在政治上沒什麼敏感性,但出身清河崔氏,對天下望族之間的姻親關係、恩怨情仇這些就太熟悉了,他很清楚,陳叔達是不可能投入東宮的。
如果說他日太子李建成登基,陳叔達或許會忍氣吞聲,總不能造反吧……但更多的可能是請辭。
原因很簡單,因為一個人,太子李建成麾下第一心腹幕僚,太子中允王珪。
“王叔玠?”李善只覺得莫名其妙,“江國公與太原王氏有仇?”
“並非有仇,江國公妻子乃琅琊王氏出身,琅琊王氏與太原王氏乃是同宗,均是秦朝王翦之後。”崔信詳細解釋道:“秦朝末年,王離戰死,後人遷居,一支遷往琅琊,一支遷往太原。”
“而且江國公長媳就是太原王氏出身,長女也嫁入太原王氏。”
“與江國公有仇的不是太原王氏,只是太子中允王珪。”崔信覺得終於在某個方面可以鄙視女婿了,說得都有點眉飛色舞了,“王珪出身太原祁縣王氏旁支,烏丸王氏。”
“王珪曾祖即王神念,初仕北魏,累官至潁川太守,後轉降南梁,爵封南城縣侯,其次子即大名鼎鼎的王僧辨。”
耐心聽著的李善眉頭一挑,“就是平定侯景之亂的那位王僧辨?”
“不錯。”崔信點頭道:“侯景亦是降將,聽說初入南梁,有意求娶王謝被拒,後因梁武帝意欲送歸換回宗室蕭淵明,侯景即叛,攻克建康,大亂江南。”
崔信似乎對這位王僧辨頗為佩服,津津樂道的說了好一會兒後才轉回正題,“后王僧辨平定侯景之亂,迫於形勢立蕭淵明為帝,與陳霸先決裂。”
李善實在聽得不耐煩了,介面道:“後陳霸先攻入建康,俘殺王僧辨,篡位建陳稱帝。”
“是啊,王僧辨三子均逃離江南,北上後長子王顗早亡,三子王頍捲入前隋漢王楊諒之叛,兵敗自刎,王珪即王顗長子,早年喪父,由其二叔王頍撫養成人,情同父子。”
崔信悠悠道:“前隋時為晉王的隋煬帝南下滅陳,王頍自請為先鋒,殺入建康,恨陳霸先早死,掘墳鞭屍,挫骨揚灰,合水入腹,以報先父之仇。”
這事兒李善還真不知道,聽得直齜牙咧嘴,“這……這這……”
“如此深仇大恨,江國公乃陳國宗室子弟,如何不深恨王珪?”崔信笑道:“若是太子登基,王珪必為宰輔,難道江國公會俯首仇家?”
李善歪著腦袋默算了下,“似乎都是數十年前的事了……”
“此等大仇,十世猶不忘!”崔信嘿了聲,“當日王頍掘墳,將屍骨焚燒為灰,撒入池塘,與千餘王僧辨舊部共飲之,天下鬨然。”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李善神色有些古怪。
王頍鬧的大嗎?
呃,挺大的,畢竟是南陳開國君主陳霸先啊!
但似乎與河陰之變的差距還是有點的啊!
這樣的仇恨,十世猶不忘,那樣的仇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