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穿越初唐從上吊開始 > 第六百零三章 立場

第六百零三章 立場 (第1/2頁)

此次江淮之亂,看似只是誣告趙郡王李孝恭謀反,但實際上內幕重重。

從某種角度來說,總領揚州大都督府的是趙郡王李孝恭,還是秦王李世民或者齊王李元吉,都沒什麼本質區別。

誣告謀反未必會有,但衝突是肯定的。

因為這是南北世家的一次衝突,闞稜一不小心也被捲了進去。

李靖攜其北上,一方面是闞稜熟悉朔州,畢竟李靖離開朔州已經很多年了,另一方面也是調走江淮如今威望最高的軍方大將,使江淮不再生變。

之前天策府諸多幕僚都判斷,趙郡王李孝恭意圖謀反很可能是誣告,在仔細查證之後,確定了這個判斷的正確性。

李孝恭領揚州大都督府,手掌半個天下,位高權重,難免有些驕橫,與江南世族多有衝突。

特別是朝中先後設東南道形臺、揚州大都督府,李孝恭多次拒絕了江南世家子弟的入仕。

南北的衝突主要就體現在這兒,隋唐均是以北統南,北方世家門閥入仕輕鬆的很,在朝中、地方均有著極強的影響力,而江南世家在這方面極為弱勢,一直寄希望能改變這種現狀。

所以唐軍四面合圍江淮軍的過程中,江南世家是出了力的,李孝恭也有所承諾,但等戰事落幕,李孝恭掌揚州大都督府後,翻臉不認人了。

而江南世族也不傻,沒有直接懟上李孝恭,而是慫恿了闞稜這位江淮故將,甚至吳興沉氏還招了闞稜為婿。

李孝恭敏銳的發現了這一跡象,調動兵力,試圖先下手為強,將闞稜幹掉拉倒……這件事在史上是確有其事的。

但這一世,闞稜因為北赴雁門,推遲了下江淮的時間,導致事件的發生沒有按照李孝恭的計劃來。

好吧,既然你李孝恭鐵了心不肯講和,那隻能讓你退位讓賢了……江南世家在朝中沒什麼得力的人物,僅有的江國公陳叔達也不會站出來,但這也不意味著他們毫無辦法。

關鍵時刻,揚州大都督府內一位看似江南世家沒有什麼關聯的的屬官上書朝廷,密告趙郡王李孝恭調動大軍,意圖謀反。

顯赫一時的趙郡王李孝恭就此闇然離開了政治舞臺,而崔信、凌敬也感慨……李善實在是受了池魚之殃啊。

鬼想得到李孝恭和江南世家爭來鬥去,結果將幾千裡外的李善給坑得這麼慘。

所以適才崔信才幾近破口大罵,凌敬也闇然神傷……懷仁也太倒黴了點。

如果沒有這破事,這時候李善應該已經回朝了。

就目前的局勢而言,就算是孫子復生,北赴雁門也未必能有所作為……如果頡利可汗知曉李善在顧集鎮,李善想逃過這一劫,實在是難上加難。

李靖抵達代州能起到什麼作用,實在很難說………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一旦李善被困在顧集鎮的訊息被突厥知道,李靖只怕也無能為力。

雖然李善多次在他們面前提現出對李靖的崇拜,但凌敬、崔信並不相信李靖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

聽著兩位長輩的感慨,王仁表的臉色一陣青一陣白,張文瓘、李昭德想不到,而自己應該想得到的。

是自己和王仁佑長期的仇怨讓自己忽視了這一點,說起來最早李善有借重自己這個太原王氏子弟的意味,但始終坦誠相待,視己為至交。

就算屢立大功,扶搖直上,冊封郡王,名揚天下,也從未因為身份的變化,對自己的態度有所改變……雖然王仁表是太原王氏子弟,但太原王氏子弟數不勝數,而他身為同安長公主的庶子,反而在仕途、經濟各方面處於劣勢。

如今,因為自己的疏忽,導致好友不多的生機很可能就此泯滅。

最新小說: 大秦:我靠讀書入聖,開局召喚大雪龍騎! 回到明朝當藩王 穿到亂世當謀士 穿越之海權時代 重生之保龍一族 三國:漢中祖 劉宋漢闕 當棄妃就是要躺平 長命女 莊周劉禪 吾為暴君 人在隋唐:我爹是楊廣 婚謀已久:妖孽邪皇寵妻狂 東國島津的野望 花式養成權臣大佬 大漢從忽悠開始 大唐:我能交易千年之後 三國:重生為阿斗,開局扶劉備 大明昏君:沒有人能夠背叛朕 大都督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