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高山一樣,丁小白原來那把軟劍也是孫馳駿送的,求了最頂尖兒的師傅打造。
雖然也很不錯,但跟這把名品相比,還是有些差距的,也不知道是差在工藝上還是材質上。
對於煉製兵器,丁小白自然是不懂的,但選擇一件兵器的優劣,她還是選得出。
記得當初拳腳練的基本合格後,師傅讓她選擇兵器,她猶豫了再三,還是選擇了軟劍。
當然,這其中師傅的攛掇也是功不可沒,說是讓她自己選,卻每天在她耳邊嘮叨軟劍的好處。
不僅如此,他手裡還有一本軟劍秘籍,師傅有事兒沒事兒就翻出來看看,一會兒讚歎一會兒可惜。
弄得丁小白不選軟劍都覺得不好意思了,但選它的時候就很為難,因為軟劍自來就屬於稀有的兵器。
它比正常的刀劍要難練許多,剛中帶柔,卻又不像軟鞭、紅綢,軟就軟個徹底,是極難掌控的。
而練的人越少,傳世下來的自然也就越少,孫馳駿能求到最好的師傅幫忙煉製,已經是非常難得了。
聽說那位師傅的手藝,也是千金難求呢,好多人拿著重金上山,煉劍師傅連門都不開。
可軟劍再好,也得看使劍的人使不使得好,一禮完畢,丁小白再不手軟,直接斜下劈出,上手搶攻了。
院子裡瞬間劍光槍影,好在圍觀的都是有身手的,不然恐怕完全看不出招式來,實在太快了。
事實證明,孟庚書確實小瞧人了,即便他提醒過自己要小心謹慎,別在個小丫頭身上栽了跟頭。
可一接招就落於下風,還是大大地出乎了他的預料,他的提前預防竟然沒起多大作用。
孟庚書立馬心無旁騖,全神貫注,眼睛裡只剩下面前的對手,十幾二十年戎馬征戰的優勢,立刻便顯現了出來。
雖然他跟丁小白在武力值上差了些,兵器優劣上也有差距,但很顯然,豐富的實戰經驗幫他彌補了缺失的部分,長槍的長處被他發揮得淋漓盡致。
兩人你來我往地拆了幾百招,依然難分勝負,圍觀的人都看傻了,眼睛瞪得溜圓,眨一下都捨不得。
這樣精彩的對戰,實在是太難得了,圍觀的每個人都受益匪淺,絕對的可遇而不可求啊!
他們再也沒想到,敢跟孟庚書單挑的丁小白,不但沒有輸陣,反而還略佔了一點上風。
這跟他們預想的半點也不一樣,這得是多好的功夫,才能打的孟庚書疲於應付,不敢分半點兒神。
雖然都是大男人,但在這一刻,他們對眼前這個嬌嬌弱弱的女子,不由得都升起了敬佩之心。
這裡是軍營,除了一兩個文書,餘下的都是練武之人,自然沒人不清楚,好功夫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別人常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上下嘴唇一碰,彷彿很容易,他們卻是辛辛苦苦,起早貪黑,一腿一腳,一招一式練出來的。
只有他們這些親身經歷過的人才知道,那是怎樣的一種艱苦和磨練,意志但凡有半點兒不堅定,就絕對堅持不下來。
可這位小白小姐不但堅持下來了,還練得比他們都好,這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他們忍不住便在心裡猜想,道上有哪位高手是使軟劍的,丁小白顯然是名師出高徒,不然小小年紀不可能有如此身手。
可他們註定猜不著人,原因很簡單,丁小白的師傅不止已經退隱江湖,而且還是從來沒在對陣中使用過軟劍的。
是丁小白師傅的師傅傳下來一本軟劍秘籍,丁小白的師傅自身條件不適合練,可又捨不得把這麼極品的秘籍丟棄。
因緣際會,他好巧不巧地遇上了孫馳駿,好巧不巧地讓他收了丁小白這麼個徒弟。
緣分天定,這本秘籍註定不會浪費,師傅還因此多收了幾個好徒弟,高山、丁大壯的資質都不錯,秦鈞也時不時地跑過來跟著練練。
只有丁小朵,對練功沒有半點興趣,但也被丁小白逼著練了些拳腳,對陣高手不行,普通賊子自保還是足夠的。
來來去去又是幾十回合,丁小白雖然不是特別心急,可這麼一直打下去也不是辦法,長時間的對陣,終究是消耗體力的。
她是女生,如果比拼消耗,她肯定比不過孟庚書,看來不下重手是不行了。
趁著雙方體力都有所下降,速度減慢,出招的角度也開始有跡可循,正是最好時機。
丁小白先是裝做體力不支,露出幾個不怎麼明顯的破綻,而且飛快地以劍招彌補了,從而誤導了孟庚書的判斷。
他以為自己的機會來了,調整了幾下呼吸,斂聲靜氣,就是這一刻,終於,他使出了自己的殺手鐧——槍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