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長青和劉涵濤雖然是在學說石頭的話,可這話裡的不客氣,還是把高山和丁小白都給逗笑了。
高山故意清了清嗓子,板下臉,“這話你倆之前怎麼沒跟我說?是怕我翻臉,還是怕我找他麻煩?”
“我看他才是最沒良心的,枉我為了他操心費力,他就點名跟我叫板,沒有我,你們主母識得他是誰呀?”
哪有這麼說話的,石頭那話明明也就是隨口一說,表示一下對自己的感激而已,這人要不要這麼較真兒啊?
找了個對面看不見的角度,丁小白狠掐了他一把,結果那人肌肉緊實,即便是腰部,也硌得她手疼。
把手背到身後,悄悄捻了捻,要不要這麼強,簡直非人類,這怎麼能讓人甘心?
又趁人不注意,惡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挑著眉向他示威,‘我可是有人罩著的,看你敢不對我好!’
高山則聳眉耷目地回了一眼,大概意思是,‘我哪敢不對你好,你沒看見我被人威脅,列架子要對我不客氣嗎?’
這個態度還可以,丁小白稍稍消了氣兒,把注意力又轉回到眼前這兩個人身上。
這兩人明顯還處在見到丁小白的興奮中,繼續你一句我一句地搶著說話,跟說相聲似的。
也不知道是過於專注,還是看到了裝成沒看到,反正在丁小白看來,這倆人似乎完全沒發現眼前兩位主子的眉來眼去。
其實高山並不願意讓屬下把自己當成主子來對待,總感覺這樣的話。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有點兒變味兒了。
受丁小白的影響,又從小吃苦長大,高山更願意相信人生來平等,所以以他的意願,他更希望跟屬下做兄弟。
奈何這些手下都是一根筋,看到了高山的好,就再也看不到別人的了,高山的勸說都成了耳旁風。
他們只記得在邊關時,跟著高將軍刀槍劍雨,水裡火裡,高將軍不知多少次,義無反顧地帶著他們衝出險境。
這樣勇於擔當的人,他們自然願意把心掏出來,高山在哪兒他們就在哪兒,總之就是賴定高山不回頭了。
要不是高山來了宿衛營,好多戰士就要退伍回家,種地耕田了,畢竟戰場是有危險的。
他們一起去到邊關的戰友,留在那裡回不來的不計其數,那種慘烈,經歷過的人,自然就不想要再經歷。
邊關大捷,朝廷下發了撫卹銀子,雖然不是太多,但熬過眼下還是不難的,他們都有把子力氣,日子總能過下去。
但當他們聽說高山請辭不成,被皇上派來了宿衛營,好多士兵就都改了主意,投奔過來。
他們憑的當然不單是好男兒一身熱血,五年的邊關戰事,早磨沒了他們身上的衝動。
現在的他們都不是毛頭小子了,投奔高山是覺得跟著高將軍有出路,能讓自己的未來變得更好。
磨平了衝動不是磨平了嚮往和期待,闖出一番出路,創出一番成就,是任何男人都想要實現的夢想。
高將軍最善於發現人才,只要你有拼勁兒、有能力,提升的就會很快,有高將軍在,就是有機會在。
再有就是高將軍大方,不是那種一心只為中飽私囊,半點不顧及別人的上官。
只要他得了好處,就絕不會虧了手下,在他手底下混過的,少不得都能拿回家幾十兩銀子,比朝廷的撫卹銀子多了好幾倍。
對於高門大戶來說,幾十兩銀子不算什麼,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幾十兩銀子足夠讓一大家人過上好日子了。
還有一個吸引他們的點,就是高將軍仗義英勇,上陣殺敵敢打敢拼,從不畏懼。
跟著他迎敵出戰,向來都是他衝在最前面,不管多危險,他都會用自己的身體,為他們架起第一道屏障。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高將軍平易近人,拿他們當兄弟,不會覺得自己的命比他們這些窮大兵的值錢。
階級壓迫在這個國家是常態,高將軍卻和他們平起平坐,這是最讓他們感動的地方。
想起當初在戰場上,高將軍盤腿大坐,跟他們一起喝酒拉家常的場面,士兵們哪有不願意再到他身邊來的。
總而言之,說再多也說不出高將軍所有的好來,高將軍初到陌生之地,他們自然要來為他撐腰。
這應該就是所謂的凝聚力吧,高山再次回軍營,才會有這麼多人義無反顧地跟來,並甘心認主。
“主母,您都不知道,石頭說將軍於他有救命之恩,而您對他恩同再造,您們對他的好,他都刻進心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