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二月初九,永樂十九年的會試開始了。
明朝的會試分三場進行,時間為二月初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
第一場二月九日,內容是《四書》義三道,每道答案規定在二百字以上;《五經》義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主要是考考生對《四書》、《五經》以及各家註疏的基本掌握情況,類似於後世的基礎知識考試,答案有標準——永樂皇帝頒佈的《四書五經大全》。
第二場是二月十二日,考試內容是“論”一道,三百字以上;詔、誥、表、內科任選一道。
第三場是二月十五日,考經、史、時務策五道,就是看考生對安邦定國、施政要務的見解。
一大早秦睿和顧青雲兩人,陪著顧嘉來到貢院,看著顧嘉進了考場才放心。
秦睿安排人將顧青雲送回家,自己則要去處理一件頭疼的事。
原來,隨著天氣開始慢慢暖和起來,秦睿向工部尚書宋禮請示,請有司一起準備新糧種播種事宜。宋禮收到秦睿的請示後,立即向朱棣上奏,請求撥出土地,專門培育新糧種。
朱棣大筆一揮,將京城西北的一處皇莊撥給了秦睿,一千頃土地,共計十萬畝,皇莊有佃農,幹活的人都有了。同時下令,配合有司秦睿培育糧種。
結果,就在前兩天,秦睿正在虞衡清吏司的公房裡辦公時,一個三十左右的中年男人來找秦睿發生了戲劇性的一幕。
“下官監察御史馮敬參見秦大人。”中年男人站在秦睿面前,躬身施禮。
“馮大人,你好,有什麼事情嗎?”秦睿看著眼前的監察御史,覺得納悶了,今年開局不利啊,先是被人捅,接著被下昭獄,現在又把御史招來了,自己是招誰惹誰了?
御史,是歷代官員最招人恨的文官群體,沒有之一。是皇帝專門用來監察朝廷官吏,給官員挑毛揀刺的。這個群體用品級高、聲望重的官員壓陣,啟用品級低的官員,賦予他們極大的權力,以此保持了監察制度“以卑察尊“的原則,提高了監察機構的威懾力。
宋朝之後,御史有一項高階技能,稱之為“風聞奏事”,就是可以根據傳聞進行舉報,不必拿出真憑實據。很多御史為了升職,天天盯著官員,尋找他們的失誤,讓眾多官員對他們恨之入骨。
今天監察御史來了,秦睿也怕他來找事。
“下官奉命,巡視秦大人屯田事宜。”馮敬挺直了腰板,正氣凜然的說道。
“屯田?”秦睿有點搞不懂了,御史也管屯田?那屯田清吏司是幹什麼吃的?
其實秦睿還真陷入了一個誤區,大明的屯田清吏司,掌陵寢修繕及核銷經費、支領物料;主管營繕、虞衡、都水、屯田四司工匠定額及錢糧等事;管理各地官採煤窯、供應官用薪炭。而真正負責屯田的,是各個衛所屯田僉事或者按察使司的僉事負責,御史負責監督。
聽了馮敬的解釋,秦睿驚掉了下巴,他大爺的,老子是想找有經驗、有學識的農業專家,朝廷派個御史來找茬?“馮大人,你的意思是我們兩個就把新糧種這事辦了?”
“那是自然!”馮敬臉上略帶著傲氣,志得意滿的樣子,不就是種地嗎?讓那些佃農們幹活就行了,有什麼難的?
“馮大人懂選種育種?懂移苗?懂病蟲害防治?懂施肥澆水?”秦睿看著馮敬問道。
“本官乃巡查御史,負責巡查屯田的執行,懂這些做什麼?此等事情自由佃農和軍戶會做!”馮敬聽了秦睿的提問,一臉不屑的說道。
“哦,原來如此,馮大人先請回,等我通知吧!”秦睿深吸了一口氣,壓住怒火說道。
“世界如此美妙,我卻如此暴躁,這樣不好不好!”送了走豬隊友馮敬,秦睿在辦公桌前,學著郭女俠的樣子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