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狂鴉劍術第一章的開篇,編著者以簡略的文字與精美的繪圖展示出“鴉踱”的誕生。
透過模仿狂鴉的行走方式,結合賢王萊斯特的指點,加菲爾德·羅蒙斯耗費七年時光,創造出了這種奇特的步法。
顧名思義,這是一門基於仿生學的技法。
翻開下一頁,許非看到兩張結構圖,分別是人類足踝部結構解剖圖與狂鴉下肢結構解剖圖。
根據書中示意圖,距骨是這門步法的關鍵。
距骨是足踝複合體的樞紐,因為人體重量透過距骨向不同方向分配,並且,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也會集合到距骨然後向上傳遞,而“鴉踱”的訣竅便是像狂鴉一般將距骨的作用發揮到極致,使劍士能像鳥類那樣在短時間內高頻率躍動。
因此,鴉踱又被稱為“距骨之踱”。
名字取得樸實無華,內容卻是花裡胡哨,極其複雜。
編著者以類似論文的大段格式闡述了距骨之踱的原理,以及使用距骨之踱的前提條件,許非耐著性子看完,把這些內容總結成兩句話:
由於人類足踝部結構與狂鴉下肢結構差異極大,使用距骨之踱時,稍有不慎就會對踝關節造成永久性損傷。因此,在戰鬥中要儘可能避免使用距骨之踱。
這段警告對於許非來說形同虛設,看完之後他只覺得心癢難耐,打算就近找個寬闊的地方試試。
小區內有活動廣場,但那裡人來人往,不便施展,所以許非去了樓頂天台。
天台上只有幾根晾衣繩和幾張床單,看不見一個人影,許非先是做了會兒腿部拉伸,接著按照《狂鴉劍術》的圖譜開始練習。
足尖發力,雙足在地面連點幾下,許非的身形在半徑三米的圓圈內飛快躍動,而後突然一個踉蹌,險些栽倒。
腳崴了。
使用距骨之踱果然很危險。
許非單腿站立,抬起微微腫脹的右足輕輕扭動,踝關節咔咔作響,聽這聲音,傷得不輕,可能有輕微的關節錯位。
要是換個普通人崴了這一下,至少要當幾天瘸子,也難怪羅蒙斯特家族要簡化狂鴉劍術,只是配套的步法就有這麼高的學習成本,更何況整套劍術?
所幸,許非的恢復能力遠超常人,休息十幾分鍾後就恢復如初。
接著,他將血溫提升至50℃,繼續練習。
血溫提升後,體能、平衡能力、反應速度得到全面提升,憑藉詛咒之血的幫助,這一次他成功使用了距骨之踱。
雖然還沒有運用於實戰,但許非十分肯定,要不了多久,步法就不再是自己的短板。
由於長時間保持在高血溫狀態會產生副作用,接下來他沒有繼續練習,而是沉下心來研讀劍譜。
除了第一章有大段文字,後續內容都以繪圖為主,再加上許非有渡鴉流軍用劍術的基礎,因此沒有閱讀障礙,很快就看完了整本劍譜。
在他合上劍譜時,狀態列突兀顯現,併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血質:溫和
血溫:37℃(59.7℃)
狀態:健康
狂鴉劍術(入門):25/100】
渡鴉流軍用劍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狂鴉劍術,掌握級別從“精通”變成了“入門”,代表熟練度的數值變成了“25/100”。
許非愣了會兒神,隨即有所明悟。
這番變化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畢竟渡鴉流軍用劍術本就是狂鴉劍術的簡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