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目光熾熱,眼中似有兩團火焰。
四目相對,許非有種照鏡子的錯覺,他很熟悉這種眼神,那是對勝利的渴望,是對夢想的追求。
看見這久經風雨挫敗後重燃希望的熱烈目光,他想起高一那年剛進校隊時聽學長們講述的故事。
自建校以來,省內高考狀元幾乎全部出自南大附中,相比文理成績,南大附中的學生在體育領域的成果只能用貧瘠來形容。
由於缺少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援,不論是籃球、足球、田徑還是其他體育專案,校隊從沒出過像樣的成績,劍道隊更是常年坐在觀眾席,因為湊不齊五個基本功合格的隊員,只能放棄參賽。
直到五年前的暑期,一位年輕的新教練入職,在那個樹葉綠得發亮、知了叫得惱人的夏天,南大附中劍道隊煥發生機。
新教練入職的第一年,校劍道隊打進省級聯賽八強,那時,他們連拉拉隊都沒有,只有打敗他們的對手讚賞他們的精彩表現,而突破歷史成績的校隊成員在比賽結束後只能坐公交回校。
第二年,劍道隊殺入決賽,在校內引起轟動,籃球隊、足球隊等其他校隊的啦啦隊員自發前往比賽現場,為劍道隊助威。這一年,勇奪亞軍席位的劍道隊有了獨立的訓練室,有了充裕的經費,有了屬於自己的粉絲。
第三年,劍道隊力壓對手,捧回省級聯賽冠軍獎盃。
第四年,也就是許非入學的那一年,劍道隊成功衛冕。
第五年,劍道隊豪取省級聯賽三連冠。
令人惋惜的是,由於硬實力的差距,劍道隊只能止步於此。
首次取得省冠之後,校隊雄赳赳氣昂昂前往玉京參加全國大賽,第一輪小組賽就被打回家,此後兩年也同樣在小組賽被淘汰,因此被戲稱為“冀州內戰幻神”、“玉京七日旅遊團”。
許非還記得自己剛加入劍道隊那年,主力隊員又一次在小組賽中以全負戰績被淘汰,教練臉色難看得像是得了場重病。那天,也是剛加入劍道隊不久的周國斌比當時的主力隊員更傷心,哭得稀里嘩啦。
到了許非高二那年,校隊重蹈覆轍,而教練神色平靜,只是坐在訓練室裡默默嚼了一包檳榔。
在那之後,教練就變了,變得整日遊手好閒。
大家都以為他已經麻木了。
大家都錯了。
許非看著教練,難得地露出燦爛的笑容:“好巧,我的夢想也是登上全國大賽冠軍領獎臺。”
教練重重點頭:“很難,但有希望。”
這話讓許非很是意外,全國大賽以年齡分組,校隊參加的是少年組比賽,他以為憑自己現在的實力,奪冠應該不難。
“你是不是覺得你現在的實力在同齡人裡數一數二?”教練搖搖頭,“省級聯賽跟全國大賽根本沒得比,你要知道,專業強隊都有全國大賽直接參賽名額,不會參加省級聯賽。所以,到了全國大賽你才有機會跟專業強隊交手,到時你會遇到劍道世家和各大劍館從小培養的天才,當然,我不是說你不如他們,但你也不能掉以輕心,明天我整理一份比賽錄影給你,讓你看看那些強隊的實力。”
“好。”許非點頭答應,心裡卻有不同想法。
全國大賽的錄影他看過不少,歷年全國大賽少年組冠軍至少有六段水平。
單論劍術水平,許非的確不如他們,可他在力量、速度和體能等方面佔有巨大優勢,這些優勢足以彌補劍術水平的差距,更何況,他的劍術水平也在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