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怎麼停留,關煌就見到了y的創始團隊。
簡單寒暄後,陽陸育先開口,“見到關總之後,我才知道什麼是少年英雄,天縱之才。”
由於之前的燒錢大戰,關煌的名氣,如日中天,聽得他耳朵都要起繭子了。
關煌笑:“你過獎了,我之前還在想,究竟多牛批的創業公司敢直接把市場瞄準國外,見到你們,總算了有了答案。”
陽陸育有點好奇,“那關總有什麼發現?”
關煌笑著說,“叫我大衛就好,您們的團隊有一種美國創業公司的氣質。”
“是嗎?”
關煌開始奉承,“中國創新公司往往是創始人、合夥人強,但員工弱。因為強的人要麼進大公司,要麼自己創業去了,沒人甘心做基層骨幹。”
“這倒也是”,陽陸育同意。
關煌接著說:“但是,您的團隊不一樣,每個人都激情飽滿,鬥志昂揚,願意為了一個共同的好奇去做基礎的事情,這就和國外創業公司一樣,雖然團隊不大,但每個人都能獨當一面。”
儘管陽陸育知道關煌在捧人,仍舊喜笑顏開。
意思雖然簡單,但說的人身份不同,愉悅感就不同。
對方畢竟不是一般人。
關煌繼續說道,“還有就是創新的動力,我之前在美國矽谷拜訪一些創業公司,很習慣就問人家商業模式是什麼、怎麼賺錢,沒想到對方根本沒太想這些。”
“沒想過?”
關煌點頭,“對,他們只是覺得自己的點子特別好,很好奇能不能行得通,就幹了,出發點是滿足好奇心,盈利、賺錢,那只是順帶的結果。”
陽陸育感覺說到自己心裡去了。
y是轉型自一個失敗的教育專案。
他們原本打算使用短影片來做一個互教互學的社群,運營一年以後發現行不通,決定轉向娛樂。
至於商業模式和怎麼賺錢,還沒考慮,就是想做。
說到這裡,關煌趁熱打鐵,“中美創業公司的不同,也就導致結果不同。”
“哦?”
關煌:“中國的大公司不太願意收購小公司,因為小公司“將強兵弱”,收了你,就拉低了我的平均水平。創業小公司也覺得,賣掉公司是一種失敗,那大家只能往上市這一根獨木橋上去擠了。”
陽陸育沉吟一下,問道,“那美國呢?”
關煌笑笑:“美國小公司整體團隊強,大公司就很願意收購小公司,小公司也把做好了賣給大公司當成創業目標,這就成了更加良性的創業迴圈。”
陽陸育沒有說話,心裡高看了關煌幾眼。
不愧是白手起家做到幾百億的人,說起話來讓人如沐春風,同時又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關煌的意思他已經瞭解。
創業,不只上市一條路,被收購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