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聳聳肩:“你說了算,不過資金和團隊問題怎麼解決?”
對方不但有能力,而且性格強勢,他也慢慢養成了聽從的習慣。
關煌:“大學城這邊的業務,基本上已經壟斷,四個組長升級為城市經理,開始大規模的招聘和培訓。”
馬俊疑惑:“大規模?”
現在都已經夠大了,還要多大?
關煌:“在接下來1個星期內,培訓出15個城市經理,所有銷售人員聚合在海城,一邊實際操練一邊培訓一邊淘汰,一個月完成培訓,接下來用一個月的時間搶灘登陸,先發優勢必須體現在擴張上,快速跑馬圈地。”
馬俊為之動容。
城市經理和之前的銷售不一樣,個個都是骨幹,手下還要再帶一幫人,相當於用兩個月時間,比現在的規模翻兩倍。
關煌繼續說道:“錢的問題,你不用擔心,一千萬夠支撐一段時間了。”
馬俊苦笑:“我還以為你之前說的真的,一千萬可以用一年。”
“計劃沒有變化快,本來以為一百萬可以拿下大學城,現在花了二百萬,預計一千萬夠用了,現在看看還遠遠不足。”
馬俊:“主要是技術團隊太費錢,每個月都要吃掉幾十萬,不過有了他們,我們工作提高了不少效率。”
關煌解釋道:“現在咬牙堅持一下,後面就好了,技術的重要性,會越來越大,日銷千單的時候,可以用人工,日銷破萬,十萬,一百萬的時候,沒有技術力量不可想象,到了那時,再加強技術建設,就來不及了。”
馬俊“嗯”了下,他對這個瞭解不多,也就相信關煌的判斷。
畢竟對方很少出錯。
有時候,他也在想,剛創業就遇到關煌,也是幸運,不然的話,第一次創業,可能以失敗而告終。
這個時候的他和三個月前相比,已經成長了很多,可以說,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知道很多事,不是想得那麼簡單。
關煌:“還有一件事。”
“什麼?”
關煌:“我們之前參考團購的經驗,以為做校園外賣也需要堆積很多商家上去,其實不是。”
馬俊還真沒關注過這個問題。
關煌:“根據我們後臺的資料分析,一個校園市場,用十來個商家就能做起來了,海城大學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是葉青雲負責的那一塊。”
葉青雲之前跟著他薅過羊毛,後來被邀請到超人外賣,成為公司第一個“雙一流”大學畢業的銷售員。
關煌對他期望很高。
馬俊點頭:“是的,他今年畢業,能力很強,只用了三天就出師了,一週就把海城大學拿下了。”
關煌:“海城大學的商家只有十個,銷量卻和其他學校差不多,後來我讓技術上調取資料看一下,發現幾乎所有的校園訂單都集中在小部分商家,也就是,針對校園市場,不用搞得大而全,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即可。”
馬俊恍然,他一直埋頭苦幹,還真發現這個規律。
看來以後的策略,要調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