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6年1月13號,星期五大雪漫天,凜冽的狂風呼嘯過境,白茫茫的原野上連枯死的樹木都難以見到,更別提任何屬於人類文明的造物。
這裡是阿拉斯加最北方的一片無人區,位於北極圈內,一年裡有8個月是冬天,剩下四個月則是沒那麼冷的冬天。
尤其是現在這個時間點,北極圈正處於漫長的極夜之中,陽光徹底和此地絕緣,每日的天色就在黑夜、暴風雨肆虐的黑夜和極光間徘徊。
如此惡劣的環境,除去極少數好事的旅行者和科學家外,基本上是不會有人來的。
連覬覦阿拉斯加地下豐富礦藏的礦業公司們,都在考察之後得出了一個
“投入遠高於收益”的結論,敬而遠之。但普通人難以涉足的地方,不代表就真的沒有
“人”能在這裡定居。實際上,這片荒涼的雪原之下,隱藏著一座巨大的人造設施——白堊紀6號生態圈。
數十米厚的凍土層和鋼鐵的生態穹頂阻隔了地上的嚴寒,遠超當下人類社會科技的技術支撐起了這座宏偉的基地。
人造太陽,氣候模擬,人工生態迴圈等等設施只是構成這裡的基石,而這個生態圈所還原的,更是普通人難以想象的景象。
中午時分,飼養員7號步伐輕快的穿過金屬走廊,向他所負責的區域走去。
作為在此工作了十幾年之久的老員工,他已經逐漸開始適應這個稍顯科幻與荒誕的地方。
至少員工食堂的伙食不錯,工作也很輕鬆,只要對自己飼養的東西足夠知根知底,那些來自過去龐然大物也會像寵物一樣溫順。
當然,他現在要去探訪的那頭除外。這傢伙是剛剛被送到6號生態圈的,據說它之前在3號生態圈鬧出了大亂子,導致嚴重的傷亡。
為避免被外界的人類發現端倪,上面才不得不將它轉移到現在這個隱蔽性更強的基地。
以上,都是7號在午餐時,偶然從生態部主管和飼育部主管的談話裡瞭解到的。
繞過兩棲生態區和草原生態區,通道的盡頭出現了一扇金屬大門。冰冷的銀白色合金將模擬自然環境與門後的一個個金屬艙室隔開,門上的全息標識寫著
“特殊收容區塊”的字樣。7號深吸一口氣,微微顫抖的雙手握拳,再放鬆。
他調整了一下心情,轉身望向草原生態區內部,在那裡,幾頭三角龍正慢悠悠得踱著步。
是的,所謂的白堊紀6號生態圈基地,所飼養的動物正是恐龍,活生生的,位於二十一世紀的恐龍。
這些龐大卻溫順的動物給了7號信心,他慢慢推開金屬大門,步入其中。
那個新來的傢伙就在裡面,和外面的孩子們一樣,它也是恐龍,準確來說是頭暴龍。
而這應該便是它們間唯一的共同點了,要知道6號生態圈裡也有其他暴龍存在,但它們沒有任何一個,有資格被關在
“特殊收容區塊”內。照明設施隨著7號腳步依次開起,湛藍的光芒將他身側的透明幕牆點亮,同時也映照出了幕牆後的事物。
他懷著緊張的心情向內看去,心中不斷祈禱著對方此刻正在睡覺。但當7號看清收容室裡的景象時,他的表情驟然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