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中頁,來自英國的一位化學家約翰•道爾頓在偶然間發現了“色盲”這一病症,並發表了世界上第一篇關於色盲的論文。
在文中,他提到了一個命題,也就是後世著名的色盲悖論——假設:有這樣一個人,他患有一種罕見的疾病。在他的眼中,有兩種顏色和別人都不同,他把藍色看成綠色,把綠色看成藍色。
然而他自己並不知道他跟別人不一樣,別人看到的天空是藍色的,他看到的卻是綠色。但是他和別人的叫法都一樣,都是“藍色”;草地與樹木是綠色的,他看到的卻是藍色的,但是他把這藍色叫做“綠色”。所以,他自己和別人都不知道他與其他人的不同。
此時道爾頓提出了兩個問題:
第一、怎麼才能讓他知道自己和別人不一樣?
第二、怎麼證明你不是上述命題中的這個人呢?
電子煙沒辦法解答第一個問題,但是她現在對第二個問題頗有心得。
本質上色盲悖論牽扯到的是和顏色,視覺神經或光學現象相關的複雜理論。但是在超自然現象頻發,都市傳說化為現實的年代,它也可以用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形容——認知障礙。
“彩虹的顏色”所帶來的,正是一種對顏色的重新認知和洗牌,它讓人們失去關於原有顏色的認知,將其異化成讓人瘋狂的色彩。
意識到這一點的電子煙,便迅速開始尋找解決的辦法。她沒有彩虹之泉作為解藥,幸運的是常年混跡網際網路的她很快就找到了色盲悖論這個經典的故事,並從中得到了另一個答案。
那就是主動定義!
只要電子煙主動將自己看到的顏色強行定義成它對應的“正確顏色”的名字,為這些瘋狂之色命名,然後強迫自己習慣它們,重新學習它們。那麼在某種層面上,自己和正常人就將沒有任何不同!
可這並不像聽上去那麼簡單,重新學習色彩的認知,就像是你要強迫一個還在上幼兒園的孩子弄懂一些複雜的物理學概念。
更何況,“彩虹的顏色”所帶來的不僅僅是普通的失去相關記憶或者“看到了你不認識的顏色”,它還帶著一種精神汙染,更接近精神疾病。
直視那些原本正常的色彩,會帶來諸如被害妄想,幻覺,臆症和光敏性癲癇等多種附加精神疾病。這讓學習的過程變得無比痛苦。
電子煙還在斯科伍德伐木營地的時候,就開始在網上搜尋一些學齡前兒童的識色卡片,並開始初步的學習。
只是這個過程差點讓她崩潰,七種不同的顏色在她眼裡幾乎是一樣不可名狀的,如果要仔細分辨其中的差別就不得不接受來自精神上的折磨。
難度等同於讓一個重度蜘蛛恐懼症患者,近距離分辨各種大小蜘蛛的不同,可能還得上手去摸。
好在林濤的到來給了她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又或許是某種動力,讓電子煙能堅持下去。在後續追擊查諾克的過程中,她也並未忘記繼續進行顏色訓練。
因此,當查諾克像只變色龍一樣開始給自己更換不同的炫彩面板時,電子煙只是短暫的驚慌了一下,就很快鎮定下來。
她甚至刻意表現出手足無措,完全無法應對的樣子,伺機給予查諾克致命一擊或是即時跳車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