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卡通禁令頒佈後33年,最後的糧食即將耗盡,剩下的卡通角色已經不足原先的1/3,連殘存的這些也撐不了太久。
至多2年,絕大多數卡通怪誕就會消失,哪怕還有少數人形的怪談隱藏在人類社會,他們也不敢暴露。
在人類社會扮演人設,只能維持其基本的“存在”,能力依然會大幅衰退,最終變得和普通人沒有太大區別,這是合眾國可以接受的。
但縱使長夜將至,黑暗中總有人點燃最後的火光。
這群人當然還是創作者們的幽靈,而點燃希望火焰的契機,是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
幽靈其實是非常弱小的怪談,在沒有合適載體的情況下極易消散,以電視塔為載體的創作者們雖然不至於立刻消失,但他們必須強行提振精神,強化自己的思維和記憶,否則就會逐漸忘掉過去的事,變成渾渾噩噩的亡靈。
這個過程中,他們的靈體每時每刻都在受損,最終的結果就是他們耗盡自己,也無法彌補合眾國預留的提前量。
直到網路技術的完善,網際網路逐漸在合眾國鋪開,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作為容量更大,更高效,更自由,影響範圍更廣闊的資訊載體,網際網路帶給了幽靈們新的可能。
原先它們必須不斷在不同地區的電視塔,廣播站等實體裝置間移動,才能開展他們的活動,且收效甚微。而現在,網際網路卻可以連結整個合眾國全境,乃至全世界,透過任何一個地方的埠都能接入。
所以,在簡短的討論後,舊日卡通頻道由一個電影片道,轉化成了一個網站。
作者的幽靈們將自己的部分意識上傳,僅保留基礎的人格和記憶備份,而剩餘的一切靈魂都將被點燃,激發出最強烈的情感,供給剩餘的角色們。
這麼做的代價就是,他們已經連幽靈都算不上了,只是處於網際網路中的冗雜資料,沒有實體,也沒有靈體,無法離開網路和外界互動,大部分幽靈能夠掌握的能力都消失殆盡。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些幽靈在那一天就徹底死了,連靈魂都被燒盡,只剩下冰冷的資料人格。
不完整的“電子幽靈”們,甚至大半都失去了自主思考能力,最終,舊日卡通頻道的創立者們一個個耗盡自身,沉睡於網路深處。
在最後一位創作者陷入沉睡前,他做了最後兩件事,第一是給予所有的卡通角色加入舊日卡通頻道的許可權,借用這個網站的資源活躍於網際網路,在人們面前曝光,透過網路前往世界各地。
第二是預設了一段程式,它將在檢測到合眾國解除禁令訊息釋出後開始運作,自動為隨機使用者強制推廣舊日卡通頻道,幫助沉睡的卡通角色們儘快恢復。
做完所有這些,這位最後的創作者,舊日卡通頻道的創始人,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室舊址。
儘管曾經的工作室已經被拆除,改建成一棟辦公大樓,變得面目全非,但他依然選擇了這裡的一臺電腦,就此長眠。
那一天,創作者們的集會迎來了終末,舊日卡通頻道作為火種的使命結束了。
那一天,墨鄉鎮餘下的所有卡通角色,選擇加入舊日卡通頻道。
那一天,舊日卡通頻道,作為一個新生的秘所,誕生在合眾國的土地。
如果這是一部電影,或者一本小說,故事本可以戛然而止,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
但現實不是虛構的作品,歷史不會因為某個節點的到來就此停滯。
40年的時光轉眼過去,各國紛紛解除禁令,合眾國緊隨其後。而盤踞在墨鄉鎮,依靠創作者們最後火種蟄伏到現在的卡通角色們,終於可以重新走進這個世界。
可隨之而來的,卻是舊日卡通頻道帶來的嚴重隱患——強制性推送。
當初由於時間太短,技術有限,舊日卡通頻道創始人設計的推送機制無法做到盡善盡美。而已經和社會脫節40年的卡通角色能否透過傳統的推廣方式受到歡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不能。
人們對這些老式卡通幾乎沒有興趣,即使像彈窗廣告那樣用數量取勝,也不會引起很大反響,甚至會引起人們的反感,吸引合眾國上層的注意。
在卡通角色們尚未恢復元氣的時候,隱蔽性依然是關鍵,二十幾年前的隱蔽性電視推廣又證明了這條路行不通。所以萬般無奈之下,舊日卡通頻道採用了一種極端的方式:小範圍強制推廣。
具體做法是,隨機選取在網上衝浪的人,強制引導其進入舊日卡通頻道,如果對方願意觀看動畫,則正常播放動畫,可要是對方想中途退出——抱歉,並沒有這個選項。
無法退出網頁,無法關閉顯示器,無法關機,甚至在怪談的力量作用下,除非裝置受到嚴重損毀,否則斷電都別想停止播放。總之就是一句話,車門已經焊死,誰都別想下車!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如何對方都會貢獻一定程度的認知和情感,一遍看不進去就多放幾遍,達到一定時間就自動解鎖,薅完羊毛就跑,絕不停留。
而且在隨機選擇目標的時候不會大量選擇同一地區的ip,儘可能分散,將其偽裝成隨機的電腦病毒和駭客劫持事件,以免引起合眾國上層的過度關注。
本來到這裡為止,事態都尚且在能夠控制的範圍,問題就出在那些還清醒著的卡通角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