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玄幻魔法 > 造化神譚 > 第三卷 京城煙雲 第三十一章 無題

第三卷 京城煙雲 第三十一章 無題 (第1/2頁)

陸儉侃侃而談:

“那時的信眾,在神修者的眼裡,就是圈養的羔羊,可隨意收割屠宰。直至以人為犧牲,數人、至數十人,乃至數百數千上萬人,最可怕的記錄,是一次性殺死十餘萬青壯獻祭,只是為了快速補充恐懼神力。

“這種慘況終於激起了信眾天然的代言者——世俗王朝的敵視,他們聯手正義的修道人士,公佈了封神儀軌,首次定下了神魔的分野。凡殘害信眾的,為魔修;凡造福信眾的,為神修。

“所以神修魔修,本質是一樣的,成神成魔,不過在一念之間。

“由此還暴發了神魔之戰,又稱封神之戰,結果不用說,神修成為正朔,魔修成為外道。

“說到這裡,我想老莫你已經心裡有數,但未必認同那些所謂正朔與外道之分,認為那不過是勝家之史。

“其實不然。神魔之戰之初,魔修一方數量眾多,幾近十倍於神修,並且也有世俗王朝力量支援,力量要遠大於神修與其所支援的世俗王朝力量之和。但最終卻是魔修一方一敗塗地。敗的原因其實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卻在於,所有魔修的功法在戰爭中都暴露出了同一個問題,即灰魔的問題。

“現在老莫我問你,你奇不奇怪,神力五色,紅黃黑白青,其中並沒有灰色,那你神力中的灰氣是什麼你有沒有想過?”陸儉目光炯炯,直視莫烏言真。

這個問題在莫烏胤哲知道自己的神力中有灰氣時,就已經在思考了,但翻遍腦海,也沒有想到關於灰氣的一絲記憶。

陸儉見莫烏言真已經放鬆了身體,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便清了清嗓子,接著道:

“神魔大戰之後,昇仙道崛起,封正的儒釋道三家就是其最成功的代表,你作為玄機門神都府的得意弟子,現在應該非常明白昇仙道與成神道之間的差別。

“你注意到沒有,儒釋道的各門各派,都是喜懼念力兼修的,都講求賞善罰惡,讓信眾因喜怖生敬畏,從而成為神主最為妥善可靠的神力供養。

“信眾的信仰念力,說是由神主吸納收取,貌似主動,實際上是透過自己獨一無二的神印接引的,信眾念頭一動,神主神力已得,無時無距,根本無法選擇和拒絕。

“所以哪怕修者都知道怒怨念力是修道之毒,但只要信眾針對神主產生了怒怨,神主就只能受於自身,任其削減神力、損害氣運而無能為力。

“所以一旦鬥法時接引到怨力,術法輕則失敗,重則失控,後果難料;而渡劫時接引到怨力,本就九死一生之局,就會變得幾乎無生。所以信眾一位信仰動搖,滋生了怨氣,神主受害苦矣。

“灰魔之事後,天華修道界為防此類慘事不再發生,對此事進行了廣泛的瞭解和互相印證交流,那時還沒有神魔之分,一些修魔的大擘瞭解了奪神旗的能力後,終於基本上廓清了灰光的來歷。

“人怒怨之念,平時再強烈,也僅是念力大小的分別,其色青如故,不會有本質的變化。

“但人在臨死之時,魂飛魄散那一瞬,所發出的怒怨之念力,不但最為強烈,還可能會因為融入一絲神魂之力,而質變成另一種可怕的念力:怨煞!怨煞被神主的神印接引後,卻並不會像怒怨念力一樣,削減神主神力,而是附著與丹府之中、內丹之上,因是信眾針對神主的怒怨之力所化,所以它就如附骨之蛆,糾纏於神主的神印,神印不碎,它就永遠無法驅離。

“當然,如果僅僅是這些,還算不上可怕,怨煞的可怕之處在於它會吞噬神主的魂魄壯大自己,還會慢慢具有侵蝕生靈身、魂、命、運的能力。

“怨煞初始之時為青色,與怨力一般無二,吞噬魂魄後,開始慢慢顯化成灰氣。修神道的人,很少會有怨煞,但修魔道的,幾乎個個都有怨煞。但怨煞的形成條件很苛刻,一般情況下,魔修即便有怨煞也不會太多,混在神力之中,很難察覺,所以會不知不覺被吞噬了神魂,變得瘋掉或痴掉。

“怨煞吞噬神魂的過程非常緩慢,待到魔修神魂缺失嚴重變瘋或痴時,往往等不到神魂被怨煞完全吞噬,就多被殺死,魂飛魄散,怨煞沒了憑依,時間久了自然就消散了。

“但灰魔不同,他煉製的‘五瘟奪神旗’雖然有所改進和完善,但畢竟是修神初期粗糙的修神理念指導下的煉器產物,很不完善,其構思是透過散播瘟疫的方法在旗陣內的生靈心中製造恐懼,再透過種夢神印製造虛神偶,以獲取巨量的恐懼神力。

“這個思路很清晰,但是無法控制對怒怨負面神力的接引,本來按照設想,旗陣中的生靈在旗陣和夢神印的控制下,只會有恐懼,而不會有怒怨。但事實上,在使用中有兩個方面,是創造旗陣的人沒有想到的。一是旗陣就算撤了,瘟疫卻不會立刻消失,還會繼續傳播,這部分所造成的死亡數量非常高,甚至遠大於旗陣中死亡的人數。

“二是創造旗陣的人,沒考慮到會引來圍攻的情形,所以很多時候,旗陣剛佈下,往往還未竟全功,就因遭到圍攻不得不收旗逃命,來救人的修道者再向陣中人公佈真相,就導致原本旗陣中只會害怕的人,所產生的怒怨氣更甚。這兩部分的人,都會產生巨量的怨煞!在當時可謂是前無古人。”說到前無古人,陸儉瞟了莫烏胤哲一眼,見他表情平靜,又接著說道:

“同時他又法力高強,連場大戰都沒人奈何得了他,這就給了巨量的怨煞以完整地吞噬他魂魄的機會。完整地吞噬了神主的魂魄後,怨煞顯然又發生了一次不得了的蛻變,成了灰魔煞,不但凝氣成液,如同流動的灰光,對生靈身、魂、運、命的侵蝕也變得瞬間即可完成,同時還具有了被動反擊生靈動念攻擊的能力,侵奪一切生機,可謂是兇相畢露。

“這種灰魔煞有多厲害,從釋門不還果業的高僧都不能抵擋它一撲,就可見一斑。幸運的是,灰魔煞並無智慧,不會去主動尋找吞噬生靈,只能被動的被攻擊後循著念力軌跡去追蹤攻擊源頭,而且這玩意兒只要不吞噬其它生靈補充自己,每時每刻都在自我消耗消失,最後自我消亡,也算上天有好生之德。

“原本對灰魔煞參悟最深的人是一位魔道修者,但參與封印修者的卻以儒釋道門為主,所以最後反而是這三門最為了解灰魔煞的來龍去脈。也是因此,容忍魔修造孽許久的三門看到了魔修功法的缺陷與危害,興起了剿滅魔修以正道風的心思,這就是封神之戰的緣起。”陸儉講到這裡,算是把能解釋的基本都解釋完畢了。

“按你的說法,灰魔的事情應該非常有名才對,怎麼從來沒聽人說起過?”莫烏胤哲問出了心中的疑問。

“豈止是有名!灰魔的公案當時是震動了東華大陸的,簡直在修道界無人不知!只不過封神之戰更有名。

“封神之戰牽連太廣,打得也太慘,戰前是百家爭鳴的盛況,戰後則儒釋道三家獨大,很多三家之外的宗門要麼被連根拔起,要麼變成了山野淫祠,都沒有了像樣的門庭,更沒有了官面上的聲音。

“這雖然讓修道界的風氣為之一清,但也導致戰前的很多宗派山門崩壞,典藉化灰,損失了不少秘辛的記載。即使有流傳下來的記載,也變成了珍本,在少數大宗門中束之高閣,有資格看到的很是寥寥。

“第二個原因是,封神之戰前,神魔之分僅是各門各派私下裡的區分,無所謂誰是正朔誰是外道。但封神之戰後,神魔之分卻是有了官面說法的,勝出的儒釋道三家得了封正,與支援的世俗王朝互為犄角,對魔修的打擊猶為酷烈,這讓散修保留修魔功法、甚至相關記載都變成了一件極危險的事,再加上修魔功法的巨大隱患,在封神之戰後也算是大白於天下修士,棄之若敝屣,也是理所當然。

“幾千年來,除了一些剛開智、沒根腳的小妖小精會順著天性修了魔,只要有傳承的修道者,就沒有會傻到棄正朔而取外道的,這是導致灰魔事件在散修中也知之不多的原因。”說到這裡,陸儉頓了一頓:

“第三個原因是沒有價值。”

在陸儉看來,修魔功法被修道界屏棄已成共識,若非修者就是想飲鴆止渴,或不懂其中關竅,傳承有序的修者,誰願意走一條死路?所以封神之戰後,魔修的事蹟都成了年頭久遠故事,閒時讀讀,消遣娛樂而已。但是灰魔的故事,讀來消遣代價有點大,大到都不能稱是消遣,而是傻吊。

開府期前,文字功法都是寫在紙、簡上的,那是用凡胎肉眼去看的書,既易破損,讀之也不便;到開府境後,神力已經可以凝霧為實,所以給開府期以後修道者看的書,都是以神力烙印在玉冊之中的,不但可以儲存萬年不損,讀時更是隻須持於手中,以神念相接即可,方便得很;

玉冊相較於紙、簡,除文字外,還可記錄聲音、影像,最重要是可烙印不可言說的意念,如玄奧難明的修行體悟等。所以凡玉冊所載,都屬於一門一派的核心道藏,在宗門裡閱覽玉冊,不僅需要身份地位的認可,還需要支付昂貴的宗門功德值!

灰魔的公案在當時非常震撼和轟動,所以關於灰魔的詳細情況,在當時各宗門都是用級別很高的玉冊記載。你說哪個傻冒會願意拿萬金難得一點的功德值,去看這些於修道無益的故事記載?

“至於我呢,那是功德值太多,不花一花都黴掉了,所以恰好看到了這一部《仙神百訓》,又恰好幫你收集了煉幡材料,你說巧是不巧?”陸儉笑嘻嘻地道。

最新小說: 九天武聖 閉關百年,開局獲得弒神槍 黑暗中的一抹靈 第二王座 我在死亡之後模擬成神 長白樹 我真不是妖怪 玄幻:我只想被各位打死 全球穿越:我能吞噬天賦 戰爭書院 重生天霸 聖武醫皇 萬世傳說於2014 御獸:我的分身是玄武 開局十連抽,召喚諸天神魔 種族對決:開局抽到華夏龍族 天淵之下 劍斬蒼穹 開局簽到大帝身 府都賣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