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替趙家村的鄉民們贏回了顏面後,高達便在鄉民的簇擁下在大院裡鬧騰了一晚上。
小環擔心司馬二公子擔心,便早早讓司馬府過來送飯食的下人回去稟報了一聲公子的情況。夜裡她跟一些小屁孩擠在一張床榻上,一宿沒閤眼。
而高達則從趙家村的那些叔叔輩的老兵那裡得知了許多,他們鄉里的往事和雁門郡從軍的風土人情。
趙家村雖只是一個只有百來戶的鄉間小村,卻對大漢王朝的國家大事十分的關心。
因為年年邊關戰事,他們村出的人多,死的人也多,所以偶會有那麼三兩個軍中的幹吏,又或是像趙升一樣,實打實在邊軍立過軍功的鄉間英豪。
而且地方的父母官對趙家村的時評一直很好,也就常常會有一些用得到他們的地方或更優厚的待遇。
那晚的飯桌之上,大多都是曾經從農民中脫穎而出的百戰老兵,在生活中他們也基本繼承了之前在軍隊裡直來直去的脾氣,所以當夜行了酒令後,趙家村的大院便顯得格外的熱鬧。
高達不會喝酒,也不怎麼愛喝,所以大多數時候只是陪著這些叔叔輩的胡鬧一小會,偶爾架不住長輩的熱情才會喝上一些,大多時候還是和年輕一輩的趙家村鄉民聊的更多一些。
他一晚上主動打聽了許多雁門邊軍的故事,但聽得多,也就顯得思緒有些亂了,一番地毯式的NPC問詢過後,他似乎也沒能打聽出什麼與他身世有關聯的訊息。
再加上那些當過兵的叔叔們,在軍中關注的很多重點也都是,誰誰誰更厲害,又或者是胡人如何如何陰險狡詐的故事,反倒是少有人會說起軍中其他人的家事或者過去。
而且那些叔叔酒後說的大多是胡話,扯到最後總是會拉扯上三兩個老伴,然後一起唱雙簧式的把他們過去的豐功偉績再吹一遍,也好在他們趙家村的晚輩面前樹立自己英明神武的形象。
高達多聽了幾次,也就習慣了這些叔叔的脾氣和秉性。這些人之中,唯有喝酒十分有分寸的趙升,能在飯桌上聊出一些他感興趣的話題。
比如趙升就曾在酒桌上說過,雁門邊軍最強的時候並不是他當年所侍奉的老郡守皇鋪節,而是那之後才帶著部隊趕來雁門支援的新邊軍將領丁原。
說起這個丁原來,高達可就有那麼些許印象了。不為別的,就為小說和歷史上常常會提到的三國第一猛將呂布,曾經是他的義子,高達就不可能不認識這個東漢將軍。
趙升說到丁原時,總會提到一些新軍中隨後崛起的後起之秀,自然也就會提到呂布、高順以及張遼等等他腦子裡有過印象的三國名將。
只不過趙升提到這幾個人的時候,聊出來的故事卻基本沒什麼真實性可言。唯一一次正正經經的聊到呂布時。
講的還是當年那個在風沙中,他和一些運糧被圍的老兵是如何在呂布將軍組建的羽林騎掩護下安全返回要塞的故事。
趙升對於呂布個人的描述,幾乎沒費什麼口水,也就是簡單的黑甲黑袍,一杆誰都沒有見過雙刃的長槍功夫如何了得,之後也就只把重點放在對方是如何看得起他的事情上去了。
講到後面,眾多趙家村小輩也都衝著那人如何如何在千軍萬馬中輕取胡將首級的內容去了,也就根本沒有人會入高達一樣耐心的等著自己可能想知道的一些邊軍內幕。
他知道這個時期的呂布還只是一個小將,但跟著呂布一起成長起來的,還有高順張遼等等一批武人。
而他在這個世界的姓氏裡,也正好有個高字,所以比起呂布的一些傳奇,他更想知道的是,趙升口中當年的雁門五虎裡的其他幾位跟他是不是真的有關係。
只可惜,到後來,趙家村的鄉民們早都喝的不省人事,唯有趙升頭領一人仍坐在主座喝著酒。
直到高達專門問起了幾個雁門後起之秀的事情時。
趙升這才反應過來,之前是他酒後吹多了牛,他雖然是趙家鄉民的領頭人,卻也十分的要面子。
因為猜測到了,這個孩子打聽的訊息有可能與他的生父有關,趙升也就不敢繼續胡編下去了。
之後兩人又聊了許久,高達這才知道了。
原來當初邊軍的軍吏之間存在的巨大的階級差距。像趙升這樣的百夫長,頂多就是一個小隊的指揮官。
想要能和帶領數千人的部將單獨會面,那必然不是他之前在酒桌上吹噓的家常便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