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
觀眾們的回答很整齊劃一,許輝笑了笑:“其實,我真的挺感謝當初沒有收留我的那家電影學院,如果他們真的收下了我,我可能沒有那麼快就擁有獨立執導一部商業片的機會,而且我的心態也會發生變化。”
“不是諷刺,我說的是真心話!因為按照我之前的人生規劃,考電影學院,出來後拍電影,跟現實情況一比較,你就會發現,我中間經歷了很多!”
“沒有這些經歷,我整個人絕對不會是現在這樣!”
“我最有可能的就是被學院派吸收,成為觀眾們討厭的導演。”
臺下的觀眾紛紛起鬨,他們當然知道許輝說這話是有針對性的。
“別亂叫,我說的是真的,前段時間我跟某導演在網上論戰,包括接受楊闌姐的採訪,我都說了,我很討厭那種自以為是的導演,可是畢業於正規電影學院的導演不都是這樣的人嘛!他們遠離群眾,喜歡探討人性,關鍵還探討不出什麼所以然…”
許輝聳了聳肩:“活該他們被觀眾遺棄!”
“回到我演講的主題,為什麼我會說現在是中國電影最好的時代,我作為從業者,我很清楚現在的市場環境有多好!”
“08年,我們全年的票房成績是48億,今年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9億了,預計今年全年的票房收入不會低於65億,10年,很有可能突破100億,按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最多到15年,我們的全年票房成績就能達到300億!”
“那時候,市場就能容納一部票房過十億甚至二十億、三十億的作品了!”
臺下的觀眾有些不以為然,即使他們是許輝的粉絲,也覺得丫說的太玄幻了,還十億、二十億,要知道前年全年票房才二十幾億!
許輝全然不顧,繼續演講:“市場大了,我們做電影的底氣才能更足,也願意嘗試更多的型別作品。”
“這麼好的時代,我作為導演當然想在這個時代裡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
“《那些年》這部電影已經幫我完成了一個小目標,暫時拿到了國產電影影史票房冠軍,雖然我知道這個成績馬上就會作古,但還是挺高興的。”
影史票房冠軍,還特麼只是小目標,行,這個逼我給滿分。
“當是我說了想拍《那些年》,公司上下不是很看好這個專案,沒有明星陣容,唯一有點名氣就是主演還有導演許輝,對了,還有幾個客串演員。”
觀眾們再次發出會心的微笑。
電影《那些年》如果單說明星陣容,確實只有許輝一個稱得上明星,其他幾個演員都是面生的貨,倒是客串出鏡的周訊、李兵兵包括胡戈,那都是全民皆知的大明星。
“不過我不太相信觀眾看電影只是為了看明星,難道就沒人真的關心故事本身?好在第一部電影我大賺特賺,公司上下對我也十分信服,電影上映後,很受歡迎,證明我的眼光是正確的!”
“有人問我為什麼對一部臺彎的那麼感興趣,還大費周章的改編它,我回答一下,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我讀原著的時候,被感動到了!”
“一部能感動我的作品,肯定也能感動觀眾!”
“電影能打動觀眾,這才是電影的正確開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