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身處何地,我們都不會忘記,我們是方塊人!”
“下面請欣賞由居民區甲區的廣大勞動人民為我們帶來的《我的祖國》”
“作者:喬羽、劉熾,搬運者:莫方圓。”
“一條大河波浪寬。”
“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聽慣了艄公的號子。”
“……”
有了《強軍戰歌》的例子,人們雖說很詫異,但已經不是太過於驚訝了。
“……”
“請欣賞居民區乙區廣大勞動人民為我們帶來的《我和我的祖國》”
“作者:秦詠誠,搬運者:莫方圓。”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條河。”
“裊裊炊煙,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轍……”
“……”
比起前面兩首,這一首歌顯得更有感覺。
“這才是歌曲啊!”
有人情不自禁的感慨道。
“我唱了半輩子的歌,總是以為歌也就那樣,現在看來也怪可笑的。”
“老李所言極是,我也是第一次聽到這麼美妙的歌曲……”
眾人在聽音樂都同時,對方塊王國也愈發的認同,這正是莫方圓想要的效果。
利用歌曲宣傳思想,讓人民對國家產生更深的認同。
只要做到這一點,那莫方圓的計劃也就算是成功了。
“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託。”
“每當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渦。”
“我分擔著海的憂愁分享著海的歡樂……”
前臺繼續表演著節目,後臺則在緊張的討論著下一項活動的情況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