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穿越抄詩詞的最大弊端顯現了出來……
萬一那北齊文壇宗師莊墨韓出的題目比較偏,季青臨找不到可以對應的詩詞,那可糟糕得緊……
於是,季青臨當即反客為主,道:“那在下就獻醜了……莊先生,南慶和北齊之間,好不容易達成了止戈罷戰的協議,咱們不妨便各作詩一首,歌頌這來之不易的和平,莊先生您看如何?”
莊墨韓暗覺好笑,心想:“明明是你們慶國挑起的戰爭,此刻卻來歌頌所謂的‘和平’,當真是……虛偽至極啊……”
但季青臨的場面話說得確實有理,他也不好駁斥,便點了點頭,道:“季先生言之有理,那便如此吧。”說罷,便讓書童給他取筆墨紙硯來,準備在紙上寫詩。
季青臨道:“莊先生且慢。”
莊墨韓不解道:“季先生有何見教?”
季青臨道:“咱們這番作詩,不妨更有趣些。”
“哦?”莊墨韓道:“怎麼個有趣法?”
季青臨道:“咱們不妨規定,踱步成詩,每踱出一步,便須吟詠出一句詩來。”
他此言一出,廳上眾人心下皆掀起了驚濤駭浪……踱步成詩……這也太狂了,簡直是狂生所為!
慶國曆來武強文弱,沒想到如今倒出了季青臨這麼一位狂生。
莊墨韓道:“季先生既然有此雅興,老朽自當奉陪。”
季青臨點了點頭,當即走到廳上中央,開始踱步詠詩。
他邁出第一步,緩緩吟詠道:“煮豆持作羹。”
在場眾人一聽,並未覺得這一句詩有什麼特別,甚至與季清理在《集》裡寫那些驚豔的詩詞相比,開篇顯得平平無奇,十分樸素。
季青臨繼續邁出第二步,緩緩吟詠道:“漉豉以為汁。”
第三步,“萁在釜下燃。”
眾人聽到這裡,仍覺得這一句平平無奇,這不就是平日裡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生活現象嘛,既無什麼風雅的意象,也無什麼高深的典故,實在是太過樸素……
《踏星》
季青臨邁出第四步,“豆在釜中泣。”
到這一句時,在場的眾人終於咂摸出了一點味兒出來,這詩的第四句,總算是用到了擬人的手法,用“泣”字賦予了“豆”擬人般的苦楚,再結合之前燃的是“萁”這種與“豆”同根而生的植物,一種同類自相殘殺的意味就這麼從字裡行間顯現了出來,頗為貼切感人……
最終,季青臨邁出第五、六步,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為這首詩收束了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