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能夠讓陳宇肆無忌憚說出某事件的解決方案,不需要給予任何解釋,也不擔心洩密的,只有一人。
那就是衛喜笑。
以其特有的性格、曾經的職業打磨經歷以及專業素養,衛喜笑具備成為任務執行機器的一切先決條件。
衛喜笑的情況,幾乎無可複製。
但若能讓顏寧從另外某種層面成為自己人呢?
成為可以分享秘密、保守秘密的人?
感覺有點難。
不是讓她成為自己人難,而是讓她吞下數不盡的好奇,不追問、不質疑,這一點很難。
智商越高的人,越是對生活充滿好奇。
她不去弄清楚會很難受的。
那麼。
第二種途徑,在技術上逐漸滲透以顏寧為代表的技術團隊。
換言之,當她的導師。
參與她們的小組技術討論,在適當的情況下,一次一點點丟擲自己的觀點,引導顏寧往系統給出的‘技術方案’的方向走。
並最終讓她“透過研究”得出答案。
得出系統給的答案。
這一個途徑的優點是,即能讓他在生物科研中心豎起來一個無比卓越、牛X的形象,也能讓一切合理化起來。
缺點也有,耗時長,繁雜。而且,他不懂生物、醫學專業知識的這個漏洞還得花時間填補,不然會顯得很凸突。
優缺點並存。
所以。
最優的方案,是將上述兩種途徑進行相結合,找到那個契合點。
讓一切變得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難以分辨。
......
和顏小教授談完,陳宇離開,顏寧送他和小秘出來。
路過一間實驗室,透過寬大的玻璃窗,看到裡面一個女生穿著白大褂正在搗騰一大堆瓶瓶罐罐,陳宇忍不住好奇多看了兩眼。
“這個博士生姓畢,年紀不大,但我們都習慣叫她畢師姐,思維比較大膽。就是人比較癲一點,其他都好。”顏寧介紹。
當初招她進來,就是看中她的腦洞和大膽創新的思維。
一個創新團隊,需要這樣的人。
陳宇打量了一下畢師姐,穿的很隨意,也沒有化妝,不太修邊幅,一頭蓬鬆的頭髮...大概...或許...看形象確實是有點隨意。
負手進去,近距離看了看那些裝滿各種溶液的瓶瓶罐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