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裡。
“先介紹下你公司吧。”
陳宇坐下,示意董博士可以開始講PPT了。
“好的,陳總。”
得到示意,董博士開始對他公司進行簡單介紹。
公司叫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主營人和動物的滅活疫苗。
和莫然的公司類似,建立時間不過兩年,其主要的起步點是將他讀博時研究的一款幼兒輪狀病毒疫苗推廣上市。
因為原本市場上已經有了該疫苗,所以公司前期發展並不算很順利,這也是他當初出現在琶洲投資會上的原因。
今年九月末,其公司研發的輪狀病毒疫苗取得突破,覆蓋種類已經處於全國前列,自此,公司逐步受到關注,並獲得資本的青睞。
獲得資金支援後,公司不再侷限於輪狀病毒疫苗,開始向其他疫苗發起衝擊。
聽完介紹,陳宇對專業知識似懂非懂,但對公司的戰略規劃、發展良性狀況、競爭力的這些分析,他已經很熟稔了。
既然選擇佈局大健康產業,終究是需要生物公司作為最基礎的依託的。
“若我投資,能給多少股份給到我?”
對公司的規劃進行了簡單問答後,陳宇直截了當的問。
董博士猶豫了一下才說:
“陳總,我能給你的不多。實話說,前期因為急需資金,第一輪引入的資金量大了些,而且當初也有些被低估,所以現在我自己手上的份額本身算太多,我又不想徹底失去決策權。我問了一下,另外幾家投資方也沒有退出的意思,所以能給的不多。”
陳宇點點頭:
“能給多少?”
這種事他稍微一想就能明白,做科研是很燒錢的,前期快乾涸的時候,很容易飢不擇食。
容易讓一些資本方趁虛而入。
對於資本方來說,早期都熬過來了,現在公司剛挺過去,向好發展,他們逐利而生,沒理由這個時候退出。
“最多5%。”
董博士回答。
5%。
對陳宇來說就沒啥意思了。
生物公司是他的商業版圖基石,且不說投資的每一家都要佔大頭,但至少也要具有一定的話語權才行。
況且,盛康生物又不是成熟的公司,初創公司而已,除了一款產品,其他的都還是概念。
要能拿個2030%,還可以搏一搏。
5%就算了。
陳宇笑道:
“實話說,少了點。這樣吧,我今天還有些事,這個事我們以後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