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和觀察,林秋自認為對王大力有了一個足夠全面的瞭解。
王大力為人十分細心,且八面玲瓏,善於人情世故。
這倒不是因為他願意主動逢迎諂媚,而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最讓林秋欣賞的地方是,王大力的心細如髮,譬如清晨時分他給林秋帶來的那套煎餅,雖放在包裡保持著熱量,可煎餅本身的酥脆外皮卻並未受損,這說明什麼?
說明他特意敞開了袋子,且煎餅經過一路顛簸不曾破損,實屬不易。
“點翠法,聽說過嗎?”
點翠法?
王大力頓時一愣。
林秋見王大力未曾想起來,習慣性的一隻手撫摸著自己的下巴,咂了咂嘴:“《甄嬛傳》看過吧,裡邊的各宮的正主,頭上佩戴的東西。”
王大力恍然大悟。
清宮劇中,正宮的娘娘們都梳著一絲不苟的旗頭,頭上戴著規格不同的大拉翅。
大拉翅的最高等級,就是鳳冠了。
鳳冠之上往往墜有珠玉,寶石,以及產自於龍江以東的大東珠,東珠越大,其身份地位則越高。
然而除了鳳冠在後宮之中僅有歷屆宮鬥冠軍可以獲得之外,還有一種彰顯身份地位,甚至是連宮鬥冠軍也無法獲得的東西。
點翠大拉翅!
點翠工藝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點翠並非如同字面意思那樣,在拉翅或者是鳳冠上進行珠玉的裝飾,其實點翠是用翠鳥的羽毛來裝飾。
翠鳥下腹部的羽毛顏色最為純正,一個點翠工藝的大拉翅,往往需要一千根到三千根之間的翠鳥腹部羽毛,且取最中間的部分。
因此十分珍貴,堪稱是冠冕類的工藝最高峰。
然而目前在九州,點翠大師幾乎絕跡江湖,不外乎有兩個原因。
一是點翠工藝極為考驗人心,想要製作出一件點翠大拉翅,少則半年,多則兩三年,而當今社會又是個快速發展的時代,無論是誰好似都已經失去了這種堪稱是水磨功夫的耐心。
二來則是點翠工藝傳承的不完整,作為宮廷將作監的最高等級工藝,點翠法從宮廷流傳到民間,師傅收徒,徒弟再收徒傳授,這行裡也有著“留一線”的老規矩。
俗話說徒弟吃飽,餓死師傅。
跟武行裡的規矩“傳拳不傳步,傳步打師傅”是同樣的道理。
優秀的拳師,必然有著屬於他自己的一套步法,若是連拳帶步都傳給了徒弟,那麼失去了年齡和力量優勢的師傅,被野心膨脹的徒弟毀掉一生清譽自然是容易的很。
點翠工藝經過層層剋扣之後,到現如今剩下的精華著實不多了!
這近乎失傳的工藝,王大力自從聽見了點翠兩個字,眼睛就一下子直了。
點翠!
他要是學會了完整的點翠工藝,莫說是九州風物研究院會極度重視他,無論在走到哪裡,都會受人尊敬,名利雙收不過是附帶品而已!
一想到點翠工藝將給他帶來的種種好處,王大力“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林哥,哦不!師傅!我王大力給您磕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