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張孝純變節之後,太原東城便徹底的淪入了金軍之手。自那以後,完顏銀術可更是縱兵對太原東城進行了一系列的燒殺劫掠,曾經的錦繡龍城,就這樣短短几天內變成了人間地獄。
河東兵馬副總管王稟,攜長子王荀投汾河而死。勝捷軍大部隨著知府張孝純投降,而原勝捷軍驍騎營卻戰至最後一兵一卒。
唐家兄弟飲恨沙場,不過唐家二老連同半大小子唐麟以及當初唐家寨眾多鄉民則是成功的逃了出來。
十一月初,劉文昊因不放心東城的局勢,故而拜託老道士吳青雲前往東城查探訊息。別看那老道士最初沒了音信,可卻也不負眾望,終於找到了唐家眾人。
原來,東城淪陷後,金軍對於城內,特別是那些矢志抵抗的軍民大下殺手。無奈之下,唐德安帶著一家老小還有王荀的遺孤,以及李岸的老伴等數百號人連夜出了城,打算回崛圍山避難。
可是由於金軍的圍困,幾百人的目標實在太大,不得已,唐家眾人便在唐老爺子的安排下,化整為零的逃了出去。
本來他們是想去西城,然而在當時卻沒有這樣的條件。後來眾人逃難到了崛圍山附近,這才安定了下來。
之所以經過了一個多月才讓田中力和唐麟進城,是因為這一個多月唐老爺子以及吳老道都沒閒著。
首先來講,崛圍山唐家寨可不是一般的村寨。這裡最開始的時候,正是趙匡胤為了征討北漢防止外族趁虛而入專門建造的據點。
所以別看金軍一路南下,唐家寨依託山勢,並沒有遭到多大的破壞。
是啊,金軍來了,他們就往山裡跑,等金軍走了,他們就再回來,無外乎只是麻煩了一些罷了。
當然,此時的唐家寨早已不復當年榮光,哪裡還有多少鄉民。有能耐的,還有那些年輕的後生,早就一路南下,加入了逃難大軍。
所以,此時崛圍山上的山民大多都是一些老弱病殘。
而這一個多月以來,唐老爺子和吳青雲雖然身處崛圍山,但卻時刻注意著西城的戰事。和被困守在西城的劉文昊等人不同,他們早就知道了大宋亡國一事。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尤其是在這種情況下,金人還特意的推波助瀾,讓宋境之內的百姓都知曉大宋亡國,好從根本上打消大宋民間對於趙家天子的認同。
靖康之恥,一月之內傳遍全國!舉國上下,一片悲痛!
唐德安曾經是個武將,痛定思痛之後,他決定還是要和金人鬥到底!
因此,在這位老爺子的運籌之下,唐家寨分為了幾波人,分別向永興軍路的陝州、以及麟州等地求援。
然而,無論是駐守在陝州的邵興等人,還是麟州的折家軍,對於這樣的求援也是無可奈何。
在這最為艱難的一刻,唐德安搬出了劉文昊“兩河忠義招討副使”的頭銜,開始在附近倖存的鄉民之中招兵買馬。
眾所周知,金軍第二次南下之後,河東大部分地區都是十室九空,即使唐老爺子拿出一輩子心血,可應徵之人也是寥寥無幾。
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多月的時間,他還是七拼八湊的湊了一支將近千人的隊伍。就這樣,前些時日,在夜色的掩護之下,他們來到了西城不遠處的一座大山之中。
劉文昊看著老丈人的信,又聽了唐麟二人的描述,從而又看了看唐老爺子對於秦家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