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了唐糖這話,錢嬌決定還是開口把事情說清楚。
當然也是因為劉剛都找到教室門口了,現在這事情不說清楚,也沒有辦法解決。
要說錢嬌的這事情,處理起來說簡單也簡單,說麻煩也有麻煩。
按照這錢嬌的說法,她嫁給那個劉剛,確實是自己願意的,不存在什麼威逼利誘之類的。
可是要說錢嬌完全是自願嫁人的,一點外力因素都沒有,其實也不是。
錢嬌當初下鄉做知青的時候,是響應號召,主動報名去的鄉下做知青。
並且這錢嬌當初的覺悟還挺高的,主動選擇的是最貧困最偏遠的地方做知青。
這理想和現實肯定有差距,原本錢嬌以為做知青,是用自己的知識來幫助農民同志。
卻沒有想到下鄉做知青,就是和農民一樣的下地幹活賺工分,沒有她原來想的這麼簡單。
這還不單單是身體上辛苦的事情,而是錢嬌十分愛學習,一心想的都是用書本上的知識來幫助農民。
現在發現每天都只能下地幹活,連看書的時間都沒有了,精神上也挺受不了的。
可是發現了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以後,錢嬌人都已經到了鄉下,也沒有辦法回去了。
畢竟都知道這些城裡的孩子,要是不想下鄉去做知青,事情還要好辦一點。
只要想辦法安排一個工作就行了,有了工作的城裡人,自然不用去鄉下做知青。
現在鄉下人只要能在城裡找一個工作,都能夠進城去,城裡人要是有工作哪裡還需要下鄉?
這知青下鄉的事情,本來也就有為了解決城裡就業壓力的因素在裡面,已經就業了的本來就是排除在外的!
可是已經下了鄉的知青,要是再想回城裡的話,那事情就是千難萬難了!
有時候一個公社一年都沒有一個回城名額,要想得到一個回城名額,事情有多困難想也知道。
要是回城名額容易得到,也就不會出現那麼多,知青為了回城名額走歪路的事情了。
當然這話就說遠了,這錢嬌的覺悟高也不是假話,她並沒有動走歪路回城的想法。
從錢嬌一開始下鄉的做法上,也能夠看出這錢就還是有幾分理想主義的。
所以就算動了要想辦法回城的心思,錢嬌也是想著好好的表現。
覺得生產大隊的幹部看到她表現好,肯定就會把推薦回城的名額給她。
一個在家裡面壓根就沒有幹過活的嬌嬌女,現在突然就要下地做農活。
哪怕腦子裡面想著要好好的表現,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錢嬌每天累死累活的下地掙工分,其實到手也沒有幾個公分,連填飽肚子都挺勉強的。
看著自己這麼辛苦,卻別說回城的機會了,連吃飽都不行,這錢嬌哪裡受得了啊?
有時候實在是受不了了,錢嬌就會揹著人偷偷的哭,哭完了打起精神再繼續幹活。
不過夜路走多了總要闖到鬼,在錢嬌躲著哭的時間多了,肯定也會碰到其他的人。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