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未央宮。
劉協正從早朝之上下來,身後跟著幾人。
分別是賈詡,鍾繇,楊彪和蔡邕四人。
此時劉協的臉上很是輕快,因為現在關中的情況比他想象中的要好上許多。
今年是一個好年景,所以大司農也說今年的糧食收成應當會比往年多上一兩層之多。
而劉協知道明年關中之地便會經歷一場大的旱災,所以他已經做好了準備要將農民手中剩餘的糧食全部收上來。
劉協依據鍾繇調查的糧價提高了一些然後便頒佈了一項由朝廷收糧的命令,要求農民直接將糧食優先買給朝廷,然後才允許他們私自販賣。
當然劉協的這一舉動實際上是保護了農民的利益,讓他們不至於被那些無良的糧商坑騙,也讓這本來就很空虛的糧庫填充些糧食。
而明年的光景劉協想到了一件很有用的東西,便是水車。
在劉協的印象裡面水車可以很好地引用水源,緩解乾旱造成的影響。
但是劉協只是知道水車的樣式,不清楚要怎麼製作,於是只好畫了一副簡易影象讓那些工匠們去研究一番。
劉協相信應當是可以做出來的,不過劉協也很是清楚這要使用水車是對水流和地形有所要求的,他也不能夠確定。
最後他還是讓鍾繇研究一下,若是明年發生旱災應當如何應對,畢竟他的經驗是要豐富許多的。
而今日劉協找這四個人來還是有著其他重要的事情要與他們商量,因為經過一個多月的改造,建章宮終於完成了初步的修建。
當然這個過程中少不了那些被劉協安置的流民幫忙,一聽到劉協直接將以前的皇宮遺址改造給那些孤兒和工匠居住,這些流民便都紛紛跑過來幫忙。
即使現在是農忙時節,但是淳樸的百姓還是知道劉協前番對他們的好,現在他們能住上嶄新的房子,擁有自己的田地都是少不了劉協這個天子的安排。
無形之中,劉協已經在民間樹立了自己的一番良好形象。
劉協和四員大臣來到了劉協的書房,而在書房等待的還有另外一個人。
當蔡邕和楊彪見到王越孤身一人挺立在書房中時,眼神還是有些欣喜的。
王越可以說是他們的老夥伴了,只可惜始終鬱郁不得志,但劍神的名聲卻一直讓他們記憶深刻。
“見過蔡議郎,楊太尉。”王越臉上也是掛著笑容向兩人行禮道。
蔡邕和楊彪皆是歡喜著回應,不過他們對於劉協此行召集他們來的目的又更加地迷糊了些。
劉協找來的四位大臣都是分管不同領域的人,賈詡主管軍事,鍾繇主管政治,楊彪雖然掛著太尉的職稱,但實際上變成了朝廷上的活化石,而蔡邕則是偏向於文學方面。
一開始蔡邕和楊彪以為劉協召集他們來是為了然他們編撰史書了,畢竟因為董卓的原因,朝廷之中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記錄了。
但是現在劉協又將王越叫來,實在是有點奇怪了。
“朕想諸位現在一定很好奇,為什麼要召集諸位。”劉協看著他們一臉迷茫的樣子出聲說到。
眾人皆是點點頭說到:“還請陛下明示。”
“你們應當都清楚朕命人改建建章宮之事,現在便隨朕前去一觀吧。”劉協輕笑著拉了一把旁邊的高定。
這是劉協示意讓他帶路,因為劉協也沒有真正地走到那邊去。
高定接收到示意後便迅速走在了劉協的身旁為劉協引路。
這建章宮和未央宮其實是有走道連線的,不過在王莽時期被毀,現在劉協已經命人將他重新修正好了。
而當聽到劉協此行的目的地是建章宮時眾人的心思便活絡了起來。